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市政府机关设在梅菉街道。1952年归属粤西行政公署,1956 年改属湛江专区,1983 年改属湛江市管辖。东邻电白区,南濒南海,西南接湛江市坡头区,北与茂名市化州市接壤,地域总面积 877.16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鉴江干流自北向南由化州石宁入境,流经梅菉街道转折吴阳沙角旋出南海。鉴江两岸平原开阔,肥田沃野,地理位置水源充足,雨量充沛,被称为“鱼米之乡”。
历史文化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市政府机关设在梅菉街道。1952年归属粤西行政公署,1956 年改属湛江专区,1983 年改属湛江市管辖。东邻电白区,南濒南海,西南接湛江市坡头区,北与茂名市化州市接壤,地域总面积 877.16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鉴江干流自北向南由化州石宁入境,流经梅菉街道转折吴阳沙角旋出南海。鉴江两岸平原开阔,肥田沃野,地理位置水源充足,雨量充沛,被称为“鱼米之乡”。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8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38%,比上年末提高0.6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5万人,出生率11.37‰;死亡人口0.43万人,死亡率4.66‰;自然增长人口0.62万人,自然增长率6.71‰。
行政区划涉外域变动和内部调整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涉外域变动时期(1958年—1961年3月);第二个涉外域变动时期(1961年4月—1961年5月);第三个内部调整分设机构时期(1964年6月—1990年)。现吴川市下辖10个镇,5个街道,196个村(居)委会。
吴川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向海倾斜,东北、西北为低丘陵山区,低丘陵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5%;中部是鉴江、袂花江冲积平原;东南为台地;海岸线属沙丘。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鉴江横贯南北,袂花江、梅江、三丫江、塘河、板桥河、乌泥河等江河均流入鉴江,汇合出海,每年过境水量达55.5亿立方米。
《广东年鉴》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大型资料性年刊。1987年创刊,每年出版一卷。《广东年鉴》编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广东省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读者了解和研究广东提供基本资料。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公元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公元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时期,爱国将领许冠英带领部队在日寇的围困中突出重围,戎马倥偬,赫赫战功在我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
首页 |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 | 网站说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粤ICP备2025423778号
粤公网安备440883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4408830001
主办:吴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