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 历史文化 > 历史名人

南澳镇总兵潘韬

时间:2017-09-04 15:09:11 来源:本网
【 打印 】

   

潘韬将军雕像


    潘韬,字汇东,号森庄,高州府吴川县北三都大寨潘屋村人,生于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70岁。历任虎门左翼镇标中军游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澎湖协副将,香山协副将,南澳镇总兵,升授武显将军。


    家境贫寒,奋志从戎


    潘韬出生潘屋村贫寒之家,七岁时母亲因一场大病而亡,小小年纪就承受丧母之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潘韬对父亲和继母爱敬无违,为赡养父母,18岁的潘韬投效水师奋志从戎。潘韬勤于训练,用心钻研,不出三年就熟谙水师方略。乾隆十八年(1753年),22岁的潘韬从一名普通士卒晋升为额外外委,虽然额外外委只是绿营军最低级军官,秩从九品。潘韬从水兵做起,由额外外委逐渐积功升外委千总、把总、营千总、雷州右营水师守备、龙门县协营中军都司。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升为虎门左翼镇标中军外洋水师游击,官从三品,乾隆五十年(1785)升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官正三品,终成台闽粤海防一名战将。


    一路风霜一路雨,潘韬的征战路途荆棘满布。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据台叛乱,清主师王模不谙水师,被困台南县佳里镇诸罗城中三个月,力穷粮绝,等待救援。据清《国史馆本传》载:“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四月,台湾逆匪林爽文滋事,围诸罗。总督常青檄韬带兵赴剿。韬因陆路贼多,渡海路而前;常青奏入,谕曰:“该参将由海运绕至诸罗,尚无不是;与其轻率前进致有挫失,自不若绕道行走。虽到彼稍迟,而添兵协剿,更为得力也。”显然,朝廷认同潘韬的因地制宜的作战技巧。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二月,潘韬随总兵柴大纪剿北路,收复诸罗、彰化等处。四月,林爽文复围诸罗,时南路贼匪聚于龙山脚等处,韬领弁兵从赤兰埔至龙山脚三路合剿,毙贼甚众。


    据清《国史馆本传》记载:“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贼扰诸罗东、西、北三门,潘韬与游击李隆从番社后夹攻,又追击之于牛椆溪,先后杀贼无算。贼复从山仔顶犯南门,韬偕各义民协剿;复与总兵魏大斌、游击李隆击贼于东、西二门,皆有功。又于城西之三苞竹、番仔沟等处击败林爽文的叛军。”据《钦定平定台湾纪略》记载:“听海坛镇总兵郝状猷调遣,由闽安出口至淡水前进,两路围攻。又参将潘韬都司马元勋带领陆路提标兵一千名,前赴鹿仔港堵御。”平叛台乱期间水师参将潘韬多次参与围剿,立下战功。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处死。林爽文事件与朱一贵起义、戴潮春事件并称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平叛林爽文起义历时两年多,潘韬率兵冲锋破敌,驾船出洋堵截残余逃敌,身经百战前后奏大功53次,积功升澎湖协副将,从二品。


    文武兼资,扼守澎湖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四月,潘韬奉旨接替魏大斌,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期间,他兢兢业业守护台湾,缉盗剿匪保一方平安。但由于潘韬所辖兵丁滋事,受到处分。政治上的这段小插曲,令其仕途一时受挫。


    潘韬生性豁达,战场上亦经历大风大浪,名利早已淡然置之。逢父亲病危,潘韬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回籍为父丁忧,续丁母忧守孝共六年。潘韬对功名利禄且看破,这或许与他平时注重修身养性有关。潘韬虽身为水师名将却尤爱“舞文弄墨”,既能作诗书法,又爱绘画,尤善画虎,所作大虎字和猛虎图气势雄劲,人争藏之。潘韬素重文士,在用兵之闲暇,经常约请地方贤儒相聚相磋。时名文人杨世勋经常受邀登岛共聚,讲诗论文订忘份之交。


    皇帝特敕,官至总兵


    嘉庆元年(1796年),谕曰:“广东水师人员,出有澄海、香山、春江副将三缺。见在兵部并无熟谙水师候补之员,因思闽、粤境壤相接,着魁伦于该省水师人员内通融酌量分拨数人,饬令就近赴粤差遣委用。”“旋经闽浙总督魁伦以潘韬拨往”。因广东澄海、香山、春江三个副将空缺,朝廷无谙熟水师将领可递补,闽浙总督魁伦推荐闲赋在家的潘韬,嘉庆二年(1797年),以原职补授香山协副将。《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七十六)载:“嘉庆五年(1800年)十一月己丑十一日,潘韬升南澳镇总兵。”这一年,潘韬受到嘉庆皇帝接见,韬感恩戴德,上疏恭叩圣安。皇帝特敕命一道,钦奉朱批:“练兵整伍,诸事用心,莫图小利,有劳尔问,顺问汝好”,并升武显将军,官从一品。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潘韬督兵御寇,杀敌卫民,任重事繁,忧劳致疾。嘉庆六年(1801年),卒。潘韬在加封为武显将军的第二年病逝于军营。病危时,潘韬急传中下级将领全到病榻前,握腕叹息:“洋匪未平,死有余恨,公等忠心勠力,勿负国恩!”言毕而终,没有来得及嘱咐家事。戍守海防,抗倭寇、平逆匪、剿海盗,潘韬一腔热血精忠报国,战斗时间长达五十二年之久,战功赫赫。(王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