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 历史文化 > 历史名人

在樟山村古村漫步

时间:2016-08-30 14:12:19 来源:本网
【 打印 】

樟山村的幽深小巷

湛江日报讯(文/杨日进)   初春,带着访古的意念,带着心中的好奇,我来到了古色古香的樟山村。

      樟山村位于吴川市塘缀镇,三面青山环抱,村前绿水掩映,远眺可见吴川第一峰尖山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据了解,古时的樟山村樟树茂盛、葱葱茏茏,泉水潺潺,鸟语花香,樟张相谐,故取名樟山村。

樟山村的古朴民居墙柱灰塑

      目前村中保持完好、纯粹古民居风格的建筑还有不少,主要是清末、民初的居多。这些古民居大都是坐东朝西,纵横排列,门外有青砖铺成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建筑布局井然有序。

      建筑群古幽清雅,黛瓦红墙,宇翘飞檐,画卉雕花,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

      徒步行走于村道上,踏着咣当咣当的青砖,我仿佛仿佛置身于古村街市,有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的感觉:古韵悠悠,诗意浓浓!

      古巷里的青砖已经很残破了,见证了百年的沧桑。或许这里曾经有过留着长辫子的男人牵着一个裹小脚的女人的手,肩并肩,含情脉脉地漫步;或许有一个撑着油纸伞,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的女子在小巷内轻移莲步。

张炎将军故居

      随意敲开一间古民居的门,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据介绍,该民居始建于民国时期,面宽10.94米,进深13.15米,面积143.86平方米。房子砖木结构,合院式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博古脊,辘筒瓦面。墙檐等处灰塑图案精美,工艺细腻。虽经历悠悠岁月的洗礼,至今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风采,颇具粤西的建筑风格。

      樟山村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村庄。在中国各个革命时期,该村的优秀儿女踊跃参加革命,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据统计,樟山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就有16人之多,并涌现出北伐名将张世德和享誉中外的抗日名将张炎两位中将。

      张炎将军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8月张炎任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副师长兼旅长,代理师长职务。

      1932年1月28日爆发淞沪战事,张炎率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抗击日寇,痛歼日寇王牌军“久留米”师团主力混成旅,战功显赫,成为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

      1938年2月,张炎奉命回广东南路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先后担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依靠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推动了南路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1945年1月13日于樟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高雷民众抗日军,任军长,部队被打散后不幸被捕,4月,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广西玉林。

张世德将军陵园

      张炎将军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58年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将军为革命烈士。

      张炎将军故居建于民国时期,砖混结构建筑,中西合璧风格,二层楼房。面宽12.3米,进深22.4米,建筑占地面积275.5平方米。门窗装饰、走廊天花灰塑极具民国时期风格。1989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首层大厅门口两旁各有一个红木楼梯,可以直上二楼。拾级而上,经过走廊,便来到二楼大厅。厅门是红木雕花的百页合门,雕着形态各异的图案,古香古色,颇具岭南建筑特色。

      推门而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将军身穿西装、打领带的遗像,遗像下用镜框装裱着一张由毛泽东于1958年亲笔签名的光荣记念证。两边的墙上有其家人的照片和纪念将军的诗词文章。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

      张世德是张炎将军的堂兄,曾先后参加北伐、东征和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民国19年(1930年7月),时任旅长的张世德在奉命出师湖南截击桂军的战斗中阵亡,被谥为陆军中将。

      张世德故居始建于民国时期,面宽14.20米,进深22.22米,面积315.52平方米。砖混结构,中西合璧风格,二层楼房。北侧开两个门,大门墙上有灰塑花鸟动物装饰,偏门墙上灰塑有“博爱居”匾额、花开富贵等装饰。

      为纪念陆军中将张世德,民国二十年(1931年),广东省军政领导及社会人士,请准拨款在樟山村建张世德纪念陵园和世德学校。

      张世德纪念陵园,纵深54.8米,面宽19.1米,占地总面积1046.68平方米。陵园入口有牌坊一座,三间四柱无出头式混凝土结构硬山顶,混合结构仿古牌坊,明间宽4米,次间宽1.07米,通高约7米,琉璃瓦,明间脊饰鳌鱼。

      陵园内有亭两座排列在两侧。陵园中央为张世德墓,有墓碑一方刻有“陆军中将张公讳世德墓”。

      世德学校回形建筑,面宽26.7米,进深38.44米,面积1026.35平方米。前面一进为办公用房,中间为天井,两旁设走廊,每边各设两个课室,后面一进设两间课室。

      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陈济棠、张炎、孙科、邹鲁等88位军政领导任第一届校董。学校实施军事化和社会化管理,并成为当时抗日根据地,同时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瞻仰将军故居,可以探悉将军传奇一生,感受将军爱国情怀,更多的是追寻将军的足迹,学习和弘扬将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