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 历史文化 > 历史名人

吴川的“不学知县”与“勤学教谕”

时间:2016-08-30 14:10:53 来源:本网
【 打印 】
碧海银沙网讯(文/殷群超 编辑/毛晓海 云 海)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个人物对吴川的影响较大:一是“不学知县”姜光耀,二是“勤学教谕”罗礼绵。姜光耀,字子辉,安徽怀宁人,于1863年被派往吴川任知县,因不喜读书,故称“不学知县”。罗礼绵,字抑斋,顺德人,于1805年以大挑二等身份被委任为吴川教谕,因勤学好读,故称“勤学教谕”。两人对吴川的影响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惩奸恶。姜光耀到任前,吴川多有无赖子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再加上当时有一些不良讼师为达私利助纣为虐,许多善良百姓被无辜牵连,毁家卖子,生活十分悲惨。姜光耀到任后,以铁血手段严惩敲诈勒索、盗窃抢劫、诬告陷害等犯罪行为,几个月之后便奸邪屏息,村社安枕,百姓拍手称快。
  二是修新城。同治年间的吴川十分贫瘠,县城破败日久,到处是一副荒凉景象。姜光耀到任后倡议复修,召集谨厚公正的绅士商量开局劝捐,不久便集资到四万六千馀贯钱。资金到位后,姜光耀立即组织人力动工,朝夕视察,寒暑不辍,一年多便告成功,开创了清朝的“吴川速度”。
  三是重人才。姜光耀不喜读书,但他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在邑试中成绩优秀的考生一般都能得到他的举荐或重用。为了改善考生的学习环境,姜光耀还多次重修了县衙的考棚,创建了尊经阁。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姜光耀以廉能被荐调到茂名,吴川士绅有感于他的廉德贤明,便悬其像于储英书院,许多民众和读书人皆纷纷前往祭祀。
  四是严执行。罗礼绵担任吴川教谕期间,“督课严而有法”、“严定课程”。他要求学生严格按作息学习,按规定执行,坚决纠正学生有令不行、违规违纪的行为。罗礼绵与其他教工不同的是,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律首先做到。比如他要求学生五更起床,他五更之前就做好了讲学的准备,每日如此,从无例外。
  五是宣廉义。罗礼绵坚持把礼义廉耻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常常以历史人物教导学生明辨是非,考较得失,知耻明辱。他非常注重磨练学生的节操,训练学生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引导他们明白道义和功利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将廉义观念灌输到位。除此而外,罗礼绵还要求学生相互导读,彼此纠正对方在思想或行为上的错误,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
  六是树正气。罗礼绵在吴川任教谕的几年间,“砥行无玷,淡泊明志,古道照人”。当地生员均受到他的良好影响,学风蔚然,修德盛行,广大民众无不称赞。当罗礼绵疟疾发作不得不告归之时,许多学生和诗人均争相赋诗赠行,相送数十里,依依不舍,甚至有人失声痛哭。他的德行和廉政教化影响深远,“没其世而不衰”,为吴川后来的廉政风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