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士罗礼绵在吴川的廉政教化
时间:2016-08-30 14:10:35
来源:本网
【 打印 】
【大 中 小】
碧海银沙网讯(文/殷群超 编辑/毛晓海 棱 枫)罗礼绵,字抑斋,顺德人,自嘉庆十年便开始在吴川任教谕。教谕是宋代开始设置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教委主任,负责教育生员。他在吴川任职期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该地的廉政教育贡献极大。
据《吴川市政府志》载,罗礼绵崇尚“身教”、“严规”和“导读”三而合一。身教,是说他言传身教,以个人廉洁自律的良好德行影响学生。按照旧例,新进的生员要想拜师必先“酌捐束脩”。“脩”在古代是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罗礼绵对学生敬献的酬金多少并无要求,学生愿意给多少酬金,他就收多少。若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分文不取。再加上朝廷当时给教谕的俸禄不多,罗礼绵的生活很是清苦。但他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生活实在难于为继之时也仅仅只是“闲暇与二三生徒讲学课文为事”。严规,则是指罗礼绵“为人督课严而有法”、“严定课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律首先做到。比如他要求学生五更起床,他就在五更之前早早做好讲学的准备,让学舍“一灯荧照”。在课程安排和学习作息方面,罗礼绵均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要求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一如曩日为诸生时。”导读,是指罗礼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不以一章一句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他常常以历史人物教导学生明辨是非,考较得失,知耻明辱。教导和磨练学生的节操,让他们明白道义和功利之间的辩证关系;训练和引导他们认知事物的清浊本质,授予经书子集,遵守规矩,懂得礼仪。人们久闻他的才学和德行,“负笈求学者甚众”,内外学舍均人满为患。
罗礼绵在吴川任教谕的几年间,“砥行无玷,淡泊明志,古道照人”。当地生员均受到他的良好影响,学风蔚然,修德盛行,广大民众无不称赞。当罗礼绵疟疾发作不得不告归之时,许多学生和诗人均争相赋诗赠行,相送数十里,依依不舍,甚至有人失声痛哭。他的德行和廉政教化影响深远,“没其世而不衰”,至今还有人写诗颂之:“抑斋落第节不移,礼绵教谕德先行;鉴水学宫【1】扬帆起,极浦凉亭【2】道古今。晨灯霞照授子集,经书史记注廉明;教泽绵远两百夕,古道通津【3】万事兴。”
注:1鉴水学宫,指鉴江附近建于元朝的吴川学宫。
2、极浦凉亭,指建于南宋淳祜年间的吴阳镇极浦亭。
3、通津,指建于清光绪六年的塘缀镇通津桥。
据《吴川市政府志》载,罗礼绵崇尚“身教”、“严规”和“导读”三而合一。身教,是说他言传身教,以个人廉洁自律的良好德行影响学生。按照旧例,新进的生员要想拜师必先“酌捐束脩”。“脩”在古代是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罗礼绵对学生敬献的酬金多少并无要求,学生愿意给多少酬金,他就收多少。若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分文不取。再加上朝廷当时给教谕的俸禄不多,罗礼绵的生活很是清苦。但他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生活实在难于为继之时也仅仅只是“闲暇与二三生徒讲学课文为事”。严规,则是指罗礼绵“为人督课严而有法”、“严定课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律首先做到。比如他要求学生五更起床,他就在五更之前早早做好讲学的准备,让学舍“一灯荧照”。在课程安排和学习作息方面,罗礼绵均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要求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一如曩日为诸生时。”导读,是指罗礼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不以一章一句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他常常以历史人物教导学生明辨是非,考较得失,知耻明辱。教导和磨练学生的节操,让他们明白道义和功利之间的辩证关系;训练和引导他们认知事物的清浊本质,授予经书子集,遵守规矩,懂得礼仪。人们久闻他的才学和德行,“负笈求学者甚众”,内外学舍均人满为患。
罗礼绵在吴川任教谕的几年间,“砥行无玷,淡泊明志,古道照人”。当地生员均受到他的良好影响,学风蔚然,修德盛行,广大民众无不称赞。当罗礼绵疟疾发作不得不告归之时,许多学生和诗人均争相赋诗赠行,相送数十里,依依不舍,甚至有人失声痛哭。他的德行和廉政教化影响深远,“没其世而不衰”,至今还有人写诗颂之:“抑斋落第节不移,礼绵教谕德先行;鉴水学宫【1】扬帆起,极浦凉亭【2】道古今。晨灯霞照授子集,经书史记注廉明;教泽绵远两百夕,古道通津【3】万事兴。”
注:1鉴水学宫,指鉴江附近建于元朝的吴川学宫。
2、极浦凉亭,指建于南宋淳祜年间的吴阳镇极浦亭。
3、通津,指建于清光绪六年的塘缀镇通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