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双拥经典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伴随着党的奋斗和人民军队的征程,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其中,有许多对人民军队建设、对军政军民关系乃至对党的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华彩篇章,堪称党史中的双拥经典。
这些双拥经典,有的是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军民团结故事,在广大军民中传为佳话;有的是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斗争经历,成为党的奋斗史中的传奇;有的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时代典范,堪为影响社会、引领风尚的楷模;有的是广大军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对双拥工作的深刻认知和广泛共识,凝聚为内化于心、自觉践行的双拥理念;有的更是实践的升华,映射出双拥工作的珍贵初心与崇高境界,我们称之为“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等重要场合,三次提及“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解放军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话题,他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领导下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鲜明特质,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党我军的光辉灿烂的精神宝藏中,同样闪烁着双拥经典的精神光芒。
党史中的双拥经典,生动诠释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双拥工作的初心使命和优势作用,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是新时代加强双拥工作的经典教科书。
双拥在我心,经典永流传。《中国双拥》杂志整理编撰了党史中的双拥经典组稿,意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双拥读本。期盼大家对双拥工作的光荣传统常学常新,汲取双拥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创造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时代经典。
01
我们党缔造了人民军队,也深刻指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人民政府、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本质。
在长期团结奋斗的艰苦历程中,广大军民对这种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最为朴实真挚的情感表达:“军民一家亲”。
早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和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就用行动和口号宣传共产党领导下军民一家的理念。如当时的标语:“中共是替工农及一切贫苦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歌曲《情深谊长》深情歌颂红军当年走过大凉山时与彝族兄弟结下的情谊:“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
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左权新民歌《军民一家》,用那个年代老百姓最朴实的语言,唱出了抗日军民亲如一家的拳拳深情。
山西省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山脊中段,1942年9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易名为左权县。太行山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英雄史诗,太行抗战民歌是左权民歌中划时代的战歌,《军民一家》歌词是这样的:“军队人民是一体,骨肉不分离;你也爱护我呀,我也爱护你。做鞋补袜缝衣服,件件都结实;好房军队住呀,好米军队吃。军队向咱借东西,有的就给他;军队买东西呀,不抬高市价。有了彩号伤病员,吃喝要照管;帮助荣退军人,生活不困难。军队打仗在前方,咱们送茶饭;军民团结好呀,胜利不费难!”
还有同样是流传在抗日时期的一首歌:“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哎咳咱们是一家人。打鬼子保家乡,咱们要一条心,咱们要一条心哪,才能够打得赢哪!”曲调至今为人们所熟悉,乐声一起,大家就会跟着哼唱。
1978年2月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两枚、面值为8分的《军民一家人》特种邮票。票面图案《团结战斗》是一幅年画,画面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在江南水乡帮助民兵进行水上训练的情景;《共夺丰收》图案也是年画,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帮助农民插秧的劳动场景。
双拥在人心,军民一家亲。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和平时期,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始终延续着亲如一家的血肉联系。
0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1年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军民鱼水情”,是双拥工作中最为流行的经典话语,从当年抗日军民传唱的流行小调,写进了新时代中国庄严的《政府工作报告》。
广大军民用“鱼儿离不开水”的形象说法,生动比喻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爱护和支持自己的军队,说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根本道理。
“军民鱼水情”的比喻,较早见于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流行的一支小调。在冀鲁边区最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日寇妄图用“囚笼”政策困死抗日民主政权和八路军游击队,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老百姓的掩护下,八路军游击队“如鱼得水”,拔据点、破铁路、歼凶顽,来去自如;抗日民主政权夯基层、保供应、搞动员、抓策反,昼伏夜出,正如抗日军民哼唱的:“八路军好比一条鱼呀咳,老百姓就是河里的水呀咳,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呀咳,离水的鱼儿呀焉能活呀依呀咳……”有了这样的“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就没有挣脱不了的“囚笼”、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就和工农大众建立了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著名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深情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党领导下的军民始终延续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与革命老妈妈沙奶奶那段最脍炙人口的对唱,就叫“军民鱼水情”;20世纪70年代,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广为传唱、沁人心脾:“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清清泉水流不尽,声声赞歌唱亲人,唱亲人边防军,军民鱼水情意深。”
军民鱼水情,传唱直到今。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