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政府工作报告

吴川市第十六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6-11-30 10:22:42 来源:本站原创
【 打印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1月23日在吴川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吴川市市长    全可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第十五届政府的任期目标任务,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综合经济实力的新跨越。2015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20.9亿元、23042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9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9.6亿元,比2010年增长68.24%;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87.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1倍。今年1—9月,实现生产总值171.41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排湛江十县(市、区)第三,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五年来,我们积极培育现代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三次产业比例由18.0:42.9:39.1调整优化为12.6:43.1:44.3。工业主导地位日渐凸显。“一园三基地”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5.32亿元,落户项目67个,建成投产37个。吴川华昱产业园被评为2015年度省建设管理优秀园区。荣获“中国月饼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称号。吴川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正式营运,开通了粤西首个无水港。五年来招商引进项目136个,总投资167.9亿元。国美水产、建诚管桩、威立电缆、贸盛生物能源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6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282.07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服务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达到97.8亿元。商贸业发展迅猛,建成万博贸市场、井头建材市场、拓基汽车城、裕达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商业项目,引进沃尔玛、国美电器等连锁商业品牌。碧桂园鼎龙湾海洋生态度假区设施逐渐完善,成为粤西滨海旅游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94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1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和5倍。农业基础作用更加稳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9%。投入2.7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5万亩。建成燕来农牧、东农实业、优质橘红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渔业、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

  五年来,我们积极抓好交通水利,强化电力通信保障,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跨越。扎实推进新一轮交通大建设。五年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5亿元,新(改)建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线公路101.6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506公里,配合建设茂湛铁路吴川段38.1公里,改造桥梁18座。蓬吴线一期竣工通车,三期将于年底前完工通车,实现城区快速对接高速公路,达成了吴川人民多年的夙愿。梅兰公路竣工通车。完成G325线吴川段“白改黑”工程,改造S373线塘尾至黄坡段、X622线等一批道路,完成汕湛高速吴川段征地拆迁任务。积极做好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并以机场建设为契机,争取省立项规划建设吴川机场高速公路,新一轮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全面铺开。有效整治了城市水患问题。水利建设累计投入4.7亿元,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梅菉水闸重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城市防洪工程、水利重点县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加固达标等一批水利工程,水利支撑保障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了电力通讯保障。新(改)建10千伏线路205.38公里、低压线路2057.91公里。城区、城镇光纤覆盖率达85%,农村光纤覆盖率达40%,建成3G/4G基站1245个,形成了区域移固相辅、链路成环的高速稳定基础通信网。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扩容提质,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实现了打造“三宜”城市的新跨越。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面改造城区沿江路、长寿路、沿塘路、新建路、人民路东西出入口路段,铺设海滨一路机动车道,高质量完成沿江路“白改黑”工程。完成城区主要道路绿化改造,建成鉴江东岸十里绿色长廊,城区绿地面积达34万平方米。城区街道全部实现亮化。建成市博物馆并投入使用,完成江心岛体育场改造工程,动工建设青少年宫。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全覆盖,城镇化率提高到45%,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6平方公里。海滨公园、观海长廊、水口渡湿地公园等一批扩容提质项目全面铺开。实施“三旧”改造项目22个,总面积1410.25亩。开发房地产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总投资59.3亿元,一批高品质住宅区相继建成,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有效改善。扎实开展蓝天碧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和城区“六乱”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小东江流域水环境,城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2级,城市饮用水源、近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累计投入1.7亿元,改造城区地下排污排水管网,完善城区、镇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机制。完成森林碳汇工程,植树造林2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26.3%。建成湛江市生态文明镇5个、生态文明村555条,成功创建湛江市生态文明城,被评为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

  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实现了民生福祉改善的新跨越。认真落实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实事,累计民生支出93.1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5.6%。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913.5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803.57元。建设扶贫项目3.7万个,实现22条贫困村279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双到”开发工作连续五年获省和湛江市优秀。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3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35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排名湛江各县(市、区)第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卡以及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房2200套18.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2442户。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管网129公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连续五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排湛江五县(市)第一。完成10家镇卫生院改薄工程,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计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被评为2014、2015年度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吴川飘色、傩舞、粤剧南派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创作大型现代粤剧《回馈》获得省文艺精品奖。圆满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男子足球甲组比赛。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广东戏剧之乡”、“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市”称号。市工商联被评为2014、2015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审计、统计、粮食、外事、侨务、残联、殡改、海防打私、市场物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人防、气象、方志、档案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六五”普法成效显著,全市所有村(社区)落实配备法律顾问,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服务性示范窗口”。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五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两清两禁、化解信访积案、农村山林土地纠纷调处、农村基层组织和财务问题整治、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五个专项行动,成功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办结一批信访积案,信访总量、群体上访、越级上访逐年下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城区电子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形势总体稳定可控,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积极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实现了发展环境优化的新跨越。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累计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330项,压缩幅度达24.6%。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和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公车改革。扎实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成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改革。完成建安公司等5家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投入技改资金47.56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53个、科技项目122个。授权专利680件。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建成研发中心12家。创建国家级名牌9个、省级名牌20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吴川月饼、苏村番薯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压缩会议、文件和评比表彰,“三公”经费压减43.2%。五年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618件,办复率100%。建成省网上办事大厅吴川分厅,实现82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程办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部队官兵,向所有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吴川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规模较小,工业支柱还不强、链条还不完整;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缓慢,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交通制约瓶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广大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收入等民生方面的问题较多;干部队伍中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勇于担当、敢于担责的作风与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吴川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时期,我市面临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加快建设,为吴川拓展了开放发展的新空间、增添了创新发展的新活力。湛江全力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和环北部湾中心城市,为吴川提供了共享发展的新机遇。湛江国际机场、深湛高铁、汕湛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为吴川对接大城市、大产业、大交通,全面融入湛茂阳经济圈,创造了跨越发展的新优势。综合研判,我市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咬定目标,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吴川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兴市、生态建市、商旅旺市、文化强市、依法治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三大抓手”,着力抓好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8年全市小康综合指数达到97%以上,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364亿元,年均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45:46,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2.26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抓好如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交通破瓶颈,努力建设粤西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吴川,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意义重大。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全力抓好“外联内畅”工程,构筑集“海、陆、空”于一体的粤西立体交通重要枢纽。

  积极推进机杨征地拆迁工作。当前,要坚定不移将机场征迁工作作为我市的头号任务,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狠抓征迁安置工作落实,坚决如期全面完成征迁安置各项任务,确保2016年底前机场动工建设,确保机场建设顺利进行。

  积极推进“外联内畅”工程。未来五年,我们要立足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着力打通城区连接机场、高铁站以及高速公路的道路,实现与湛茂阳经济圈、珠三角核心区和大西南地区高效快速对接,破除吴川经济发展“瓶颈”,全力培植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加快建设火车站站前公路、吴川机场高速公路、蓬吴线滨江路段、大王线一期工程、G325线吴川段改线工程、空港大道、吴川火车站至茂名公馆公路、兰石至火车站公路、云湛高速吴川支线机场南互通立交至G325线公路、云湛高速吴川支线机场南互通立交至城区公路等“十大交通干线”,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抓紧建设滨海路、观海路、沿江西路、海滨一路、海滨二路“五大市政道路”,拉开城区建设框架;建成石碧桥,改建沙美大桥,加固改造小东江副桥;加快改造建设梅塘线曲田至塘 段、铜肖线、覃吉线、马塘线等一批县乡道,进一步完善镇、村道路建设,力争实现镇镇通快速、村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

  积极推进港口站场建设。结合海岸线综合整治,加快开发建设吴川港万吨级码头、吴阳物流商港配套码头等项目,整治疏浚内河和沿海航道,进一步提高航道运输集散能力。加强铁路、公路站场建设,重点抓好火车站客货运站建设,搬迁吴川汽车总站和东升客运站,建设肖山枢纽站,升级改造塘 、浅水、覃巴、长岐等汽车站场,提高运输服务能力。

  二、坚定不移抓园区促产业,努力建设湛茂阳沿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园区为主战场,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努力把吴川建设成为湛茂阳沿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

  抓好“一园三基地”,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把产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坚持“一园区一产业主题”,抓招商、引名企、拉链条、壮规模、促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吴川华昱产业园:完成总规划面积7251亩的开发建设,以中国(湛江)国际海洋产业中心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海产品期货交易、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把海洋产业培育成为园区主导产业,打造粤西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到2020年,园区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3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羽绒产业基地:完成二期3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重点抓好集羽绒产品展示、交易、研发为一体的综合大楼的规划建设,建立羽绒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基地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羽绒交易地和集散地。引进一批有品牌、有技术含量的羽绒(家纺)企业入园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到2020年,基地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鞋业产业基地:完成一、二期20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物流中心、鞋业原材料市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促进鞋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绿色环保的鞋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基地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2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月饼、饮料、酒类、海蜇和农海产品加工产业,促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到2020年,基地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8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

  抓好空港经济区,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以粤西空港门户枢纽、高端产业集聚区为定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重点抓好湛江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空港现代物流枢纽、空港商务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编制6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业、临空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等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把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为带动吴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抓好创新驱动,集聚加快发展新动能。改造发展传统产业。以羽绒、塑料鞋、食品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制造”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制定塑料鞋等一批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省名牌产品。转型发展建筑产业。加快全市13家建筑企业改制整合,打造特级资质建筑龙头企业,提升建筑业市场竞争力。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吸引市外建筑企业回吴川注册,拓展建筑市场业务,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建工大厦,积极创建“中国建筑之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等“五新”产业领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建材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海底电缆VCR超高压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工业增量。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在项目申报、土地供应、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促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未来五年内培育年产值5—10亿元企业4家以上,10—30亿元企业3家以上,30亿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大力引进众创、众筹等支撑平台,发展新型创客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抓好物流商贸,培育经济发展新亮点。依托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及港口的枢纽优势,完善专业市场等商贸载体建设,融入电子商务新元素,构建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商贸项目建设。发挥吴川口岸优势,积极开拓无水港经营业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完善物流配送中心载体建设,规划建设物流仓储交易中心、空港经济物流园区、肖山物流片区,集聚现代物流企业,推动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航空物流协同发展。突出抓好商贸流通布局,改造升级现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在肖山片区、官衙片区、海滨片区规划建设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在黄坡、塘 、长岐扶持发展一批交易量大、规划起点高的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商贸”模式,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商贸载体无缝对接,整合集聚电子商务资源,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吸引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建设拓途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及惠迪电子商务中心,推动吴川产品“网上行”。有效扩大消费需求。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导向,抓好教育信息、健康养生、汽车和绿色消费,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消费潜力。优化房地产结构,推进金沙广场、时代广场等一批高标准住宅区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和遗留问题,促进住房消费。

  三、全面统筹抓扩容提品位,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海魅力之城。实施“东扩、南移、西进、北拓、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把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三个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积极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努力把吴川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海魅力之城。

  突出江海特色,加快新区规划建设。依托滨江临海的地域优势,着力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城区为轴心,四面拓展,构建沿江向海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向东规划建设城东新区,重点抓紧碧桂园、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教育城等项目建设;向南加快城区海岸滩涂的综合整治,建设海滨公园和观海长廊,完成滨海新区一期规划建设;向西开发建设沿江九区东隅片区和鉴江西岸,规划建设鉴江公园,抓好水口渡湿地公园、临江商住项目建设,新建横跨鉴江的交通大桥;向北重点抓好肖山片区和博铺坡综合开发。力争到2020年,建成中心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形成有产业支撑、文化品位、江海魅力的生态宜居中等城市。

  突出功能完善,加快旧城改造提升。抓好路桥改造。推进“大街大道白改黑,小街小巷旧变新”工程,抓好城区20米宽以上道路“白改黑”建设,升级改造敏宁路、克平路、泰康路,铺设人民路非机动车道,改造长安路人行道。打通沿江路九区至塘尾桥路段,建成环城公路,带动沿江九区东隅片区开发建设。启动文化路改造拓宽工程,打通并铺设东风路南段,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快地下排水系统改造,重点改造东风路北段,解决雨天“水浸街”问题。建成一城大桥,维修山脚桥、江心岛桥。抓好“三旧”改造。重点抓好沿江路生态示范小区、和悦居、清源村二期、吴川酒厂、供销社、机械集团、中心市场等“三旧”改造项目。结合沿江路生态示范小区改造,规划建设步行街、商业广场和高端酒店,与同德城商场、江心岛廊桥、新安路骑楼街相连接。抓好治水增绿。高标准绿化改造海港大道、人民路、海滨一路,打造街道绿化景观新亮点。全面改造提升江心岛生态绿化环境和生态文化设施,把江心岛建设成为鉴江明珠。整治隔海河,清淤疏浚,按水乡廊桥风格重建上中下隔海桥,修建沿岸景观步行绿道。抓好鉴江两岸景观布局,营造“碧水环绕、绿树融城”的生态宜居环境,全力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抓好城区管理。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对环卫作业、园林养护、公共停车等实行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管养分离、购买服务”机制。完成城区、镇区道路以及部分国道、省道、县道LED路灯改造。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加大城区“六乱”和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清理违规户外广告,整治城区洗车点、废品收购点、砂石销售点、车辆维修点及沿街餐饮点,规范车辆停放,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区环境。

  突出保护整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城区第二个污水处理厂,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四期)工程。加快推进浅水、长岐、兰石、振文、樟铺、王村港、博铺、塘尾等镇(街)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黄坡镇城区排污管网。抓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市建筑渣土综合利用厂建设,新建两座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推进鉴江(白庙段)水质自动监测站、袂花江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增强环境保护能力。加强环境整治执法。深入推进蓝天碧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抓好塑料加工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业、水产禽畜养殖业等污染突出的行业整治,严格执法,重拳打击焚烧固体废物、偷排偷放等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全面启动鉴江中下游(吴川段)、袂花江、三叉江、塘 河治理工程,完成小东江环境整治,严禁在鉴江、袂花江等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新上污染性企业,保持良好水环境。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生态景观林带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强道路林带、生态廊道、绿道网络建设,构建碧水蓝天的生态吴川。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导向,推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快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产能,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突出资源优势,加快城镇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城镇功能定位,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突出抓好中心镇的规划建设。黄坡镇要以“三旧”改造为切入点,抓好鸿润花园、百盛广场、嘉豪城市花园等项目建设,加快鉴江西岸片区开发,同时,依托产业转移园做大做强工业,努力建设工贸型中心镇。塘 镇要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抓紧修编总体规划,发展商贸物流,打造粤西区域交通枢纽及空港物流重镇。吴阳镇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打造粤西文化旅游重镇。支持各镇(街)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镇一业”,提升镇域产业化水平。

  四、坚持不懈抓农业夯基础,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和谐的现代新农村。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促进农业稳产增产,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鼓励发展一批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引导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支持燕来农牧、东农实业、橘乡农业、万聚生态农家乐园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禽畜、水产品等特色高效农业。加大农业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力度,重点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健全禽畜、水产养殖科研服务,建设养殖区域性中心、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吴阳坝闸、积美坝闸、大岸坝闸、塘尾坝闸“四大坝闸”重建工程,改造加固博茂海堤、吴阳海堤及鉴江、梅江、袂花江吴川段堤围。建成王村港渔港和博茂渔港。完成袂花江、鉴西、吴阳“三大涝区”整治项目以及鉴西、吴阳、袂花江、长岐、塘 、积美“六大灌区”整治工程,着力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以黄坡枚陈村、马龙埇村、牛路头村和塘 山瑶村、明村为主体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发展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三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

  五、深度挖掘抓旅游创品牌,努力建设中国南方滨海休闲旅游理想目的地。立足滨海资源优势,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旅游品牌,努力把吴川建设成为中国南方滨海休闲旅游理想目的地。

  加快建设滨海旅游项目,创建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依托88.9公里海岸线,规划建设从王村港至吴阳的沿海公路和滨海旅游度假带,重点抓好碧桂园鼎龙湾海洋生态度假区、吉兆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吉兆湾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区建设,加快南海明珠、湛江宝钢旅游基地、养老养生旅游颐养基地以及吴阳金海岸建设,创建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发展滨海休闲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加快拓展“旅游+”新业态,唱响“五大”旅游品牌。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品牌效应,立足“吴川三绝”、历史文化古迹、名人故里、生态文明村等旅游资源,以“旅游+”模式构建吴川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休闲海滨、魅力水都、风韵古镇、名人故里、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品牌。“旅游+文化”:重点保护开发骑楼文化街,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打造吴川文化传承、民俗延续的载体,打响“梅菉古镇、魅力水城”的品牌。“旅游+名人故里”:重点抓好吴阳霞街林召棠状元故里、塘 樟山张炎将军故居、黄坡驻美公使陈兰彬故居等一批历史名人故里旅游景点。“旅游+农业”:重点抓好鉴江明珠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农业庄园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游。“旅游+新农村”:重点发展吴阳蛤岭村、塘 明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旅游+禅修”:重点抓好丽山佛教文化旅游区项目。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体化、特色化、全域化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六、千方百计抓实事惠民生,努力建设更具发展活力更具集聚力更具幸福感的湛江重要副中心城市。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广“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构建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广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积极利用PPP模式激活撬动社会投资,实现财政资金循环放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有“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关闭。加强招商选资工作。立足交通优势、劳动成本优势、资源优势,依托“一园二区三基地”,坚持“大税大干”原则,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实施长驻定点招商、产业精准招商、园区特色招商、主题推介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三高三少”项目。发挥吴川驻外商会作用,深入实施“添砖添彩”行动,鼓励吴川籍能人回乡创业,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着力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尽心竭力办好五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精准扶贫工程。以“六个精准”为基础,以“五个一批”为抓手,灵活打好产业扶贫、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生态补偿、低保兜底等精准扶贫“组合拳”,推进“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行动计划,确保到2018年,全市16条相对贫困村、9908户相对贫困户实现脱贫。社会保障工程。完善全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87万人。完善城乡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政府兜底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修建敬老院3间,新建养老院5间。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慈善组织,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市。教育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作,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加快高中阶段公办学校整合,建成一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新建扩建3—5所城区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000个。积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比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扩建吴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卫生安康工程。以创建卫生强市为契机,抓好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把市妇幼保健院建成粤西能力较强的县级保健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文体惠民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吴川文化艺术中心、粤剧南派艺术馆、饼业文化研究所等一批代表吴川形象的文化设施项目。加强文化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擦亮吴川飘色、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吴川傩舞、吴川泥塑、梅菉头舞貔貅、单人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积极创作以历史遗迹、状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民族民间特色文化精品。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抓好“广东省足球试点县(市)”各项工作,打造足球、游泳、龙舟、武术等具有吴川特色的群众性体育品牌。

  着力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发展稳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反恐、反邪教和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规范社区矫正管理。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推进信访法治化。认真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着力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舆情分析研判,健全应急和防灾减灾救援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社会共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完善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严惩制假、售假、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落实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扎实做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进一步抓好统计、外事、侨务、地震、方志、粮食、气象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勤勉尽责,主动作为,更好地担当起推进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干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程序,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

  ——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干事。坚持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有效解决“为官不严、干事不实”问题,努力锻造“有激情、在状态、敢担当、善作为”的政府班子和干部队伍。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点、重点工作现场办公、重要事项督促检查制度,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和不作为、慢作为问责制,大力惩治懒政、怠政行为,努力形成政令通、节奏快、效率高的良好局面。

  ——坚持为民服务,高效干事。千方百计解民忧,认真办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二级平台,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尽力解决群众诉求。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快推进“三单一网”建设,抓好吴川网上办事大厅、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建成市、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秉持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牢固树立清正廉洁意识,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承载着120万吴川人民的梦想和期待,我们深感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海魅力之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