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29 11:02:11 来源:本网
【 打印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6月11日在吴川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吴川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吴川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4.41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154.42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24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1亿元,增长3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2元,增长6.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本土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对2021年6月突发的本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中央、省和湛江市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县(市、区)、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全市上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以“快、准、狠、稳”的超常举措,科学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精准甄别、隔离密切接触者563人、次密切接触者1390人,动态清零130727名赋码管理重点人员,倾全市之力快速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在较短时间内打赢本土疫情防控攻坚战,切实守护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夯实基础、促进转型,产业发展平稳提质。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亿元,增长8.9%。复耕撂荒耕地9813亩。市水禽产业园入选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12221”市场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吴川烤鱼”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打造。农产品抽样检测总体合格率达99.79%。工业发展更加扎实。市工业园加快循环化改造,现工业总产值37.48亿元,增长57.3%。鞋业产业基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羽绒产业基地二期征地稳步实施。全国首个羽绒行业工业互联网节点平台建成运行。东鹏、海博等5个鞋业项目加快建设。兆昌食品项目竣工试产,福海水产品和肉制品加工项目加紧推进。建筑业实现较好发展,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10.3%和16.5%。新增规上企业10家,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被认定为湛江市专精特新企业。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同德城、金沙广场等城市商圈持续畅旺全市新增限上企业15家。一批商业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房地产行业税收收入3.81亿元。滨海旅游热度不减,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南海明珠等滨海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92.2万人次,旅游收入17.57亿元。

  坚持建管并重、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愈发靓丽。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湛江吴川机场开通运营,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5条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广湛高铁吴川段全线施工。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建成通车,沈海高速吴川段改扩建项目、机场高速加快建设。完成袂花江、小东江3.5公里护岸加固和3个水库除险加固,吴阳拦河坝重建工程基本完成。白庙水厂扩建供水工程(专供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建成投用。湛江220千伏浅水(苏村)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机场(板桥)输变电工程顺利投产。建成5G基站373座。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成功创建省卫生城市。创业片区全面升级,站前、梅东、解放西3个片区整治工程有序推进,明珠桥建成通车,城区新建道路4条、改造道路8条,建成雨污分流管道60.6公里。水口渡湿地公园二期有序推进。“巩卫”“创文”工作深入开展,城市“六乱”和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整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成效显著。15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全部入驻开展帮扶工作。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市91.33%行政村达干净整洁村标准,53.18%行政村达美丽宜居村标准。投入1.72亿元完成第四期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205个自然村11.74万人集中供水问题,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点1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0个。吴阳镇合和信生态园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唐基村、稳村、秧义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统筹各级粤桂协作财政帮扶资金5524万元,帮助三江县建设乡村振兴项目12个。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加速聚集。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全过程实现线上办理;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45和33个工作日;“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10个镇143个行政村,实现多项民生业务就近即办、一机通办;165项办税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6.9%和34.25%。完成12家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11.57亿元,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7226万元,增长135%。签约引进项目5个、签约额62.3亿元,落地项目25个、投资到位资金39.09亿元,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坚持以民为本、强化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类支出43.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33%。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学员超1.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73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2.25%。教育“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梅岭小学新校区、梅东小学、海滨实验小学、海滨幼儿园4所学校新(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入选“全国标杆乡镇卫生院300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即将竣工。完成免费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出生缺陷筛查等各项公共卫生项目任务。新建公租房221套。完成全市持证残疾人入户调查,残疾人接受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95%以上。民兵工作专项检查考评成绩优秀。吴川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43人次。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个。市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图书馆、文化馆搬迁工程顺利推进,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启用。完成香山古庙、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布展工作。全民健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7.8%。食用农产品快筛快检实现镇(街)农贸市场全覆盖,监测合格率达99.5%。海防打私、民族宗教、外事、妇女儿童、气象、地方志等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改善环境、强化治理,发展底线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在湛江市率先完成高位池养殖污染整治,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值达标。关闭散乱污企业81家,完成131家塑料鞋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整治。办结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44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侦破涉黑涉恶类刑事案件72宗,抓获涉黑涉恶在逃嫌疑人115人,扣押、冻结涉黑恶集团(团伙)财产约2155万元。接报各类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0.25%,现行命案破案率100%,社会治安持续稳定。调解人民纠纷1987件,为1214件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八五”普法有序开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致人伤亡事故。

  坚持对党忠诚、提高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 158 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复率100%。“数字财政”系统上线。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各类政务信息7900余条。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事项12142宗,办结率100%。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等网上办事平台,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达95.78%。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省、湛江市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抗疫情、干事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吴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吴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奋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加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经济环境下行等因素影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压力非常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乡村振兴发展任重道远;城区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与发达地区比,部分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逐步逐项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吴川“0509”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实行提级指挥、扁平化运转,尽锐出战、以快制快,从严从紧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三区”管理等工作,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与奥密克戎病毒赛跑,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在较短时间内遏制疫情扩散并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吴川作为湛江连接“双区”“双合作区”的桥头堡,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深入实施,湛江吴川机场开通运营,汕湛高速吴川支线竣工通车,广湛高铁吴川段全线动工,空港经济区起步区加快建设,吴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在资源带动、产业拉动、区域联动中产生更大效益。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办好吴川的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湛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湛江市委市政府“三化三大”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打造湛江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门户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总目标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六大提档升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围绕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推动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加快扩大产业承载能力,夯实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逐步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突围发展。

  强化产业载体建设。实施“大园区建设”战略,推动“一园三基地”和空港经济区提质增效。加快解决市工业园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回收低效或停产企业土地,积极完善二期东部综合用地功能配套设施,扎实推进三期用地征地工作。抓紧完成鞋业产业基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羽绒产业基地二期征地工作,加快建设塑料鞋、羽绒公共服务平台;谋划做好食品产业基地二期选址和开发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完成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征地拆迁工作,配合湛江市完善区内市政道路、物流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谋划园区产业布局,致力构建临空产业体系。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实施“链长制”,聚焦塑料鞋、羽绒、食品、建筑、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塑料鞋企业使用新原料、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羽绒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创建知名商标。支持食品企业向产品多元化、品牌化、全年化发展,培育发展航空食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工作,支持建筑企业资质晋升,动工建设建工大厦,加快筹建广东湛江建筑职业学院,吸引更多建筑企业和人才回归吴川,大力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发展,大力推进国美水产中央厨房、锦汇港洋水产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豹信息科技商业显示制造基地、年产80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预制PC构件生产等一批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繁荣发展旅游业。以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滨海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加快建设圣塔尼酒店等配套项目,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粤西滨海旅游业龙头。支持南海明珠项目完善星级酒店、温泉、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明珠桥建成通车为契机,加强与城区互联互动。全力实施“大文旅开发”战略,支持蛤岭村、赤里村创建3A级景区村庄,加快推进一批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结合吴川丰富文化资源推出若干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旅游业全面发展、持续升级。

  (二)聚力扩大投资消费,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持续深挖投资消费潜能,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机场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大力推进广湛高铁吴川段和吴川站房扩建工程建设,加快沈海高速吴川段改扩建进度。完成国道G228线塘尾至黄坡段道路安全整治工程,动工建设大山江桥、塘尾桥、水口渡大桥、人民桥改扩建工程,完善茂名至吴川高速、国道G228线吴川穿城段改线、深湛铁路湛江吴川机场支线铁路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升级改造一批省道、县道和重要干线通道。加快推进博茂渔港(塘尾一级港区、博茂二级港区)、积美拦河闸坝重建工程。新建5G基站310座,升级改造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成湛江110千伏鼎龙输变电工程。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压实项目建设责任,统筹推进84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29个项目如期投产、26个续建项目进度加快、29个项目顺利动工,完善36个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强化要素支撑,大力保障优质产业项目在用地、资金等方面需求,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滨江南片区、隔海河综合整治工程(截污部分)、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等债券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等资金,继续谋划储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化委托招商等模式,选派干部驻点东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项目,确保年度签约总投资65亿元以上、落地项目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

  全方位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零售业,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新港丰、同德城、金沙广场、万和城等商业综合体向多业态发展,大力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组织开展各类促销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的“夜经济”示范街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和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实体,建成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加快强芯提质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大力实施片区开发,加快推进滨海新区项目,完善功能配套,完成梅东、解放西、站前3个片区综合整治。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大“三旧”改造力度,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成市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完成市图书馆、文化馆搬迁工程和水口渡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大力推进城区老旧供排水管网、路灯改造和市政消火栓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支持各镇依托资源禀赋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

  优化城市管理。坚持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深入推进“巩卫”“创文”工作,压实城区道路“路长制”职责,大力整治城市“六乱”和交通秩序,健全市场化环卫保洁、市容维护、市政养护、绿化管养机制,加强停车位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编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动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塑造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和消费扶贫,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实施分类分级帮扶。深化吴川-三江粤桂协作,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两地携手走好乡村振兴路。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农村撂荒耕地复耕,完成吴阳等8个镇33条村现有耕地提质改造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12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鉴江4处险段维修加固工程。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市水禽产业园建设,支持东农农业、梧聚农牧等企业做大做强,培养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推广种植砂糖桔、木瓜、番薯等传统农作物,打响“吴阳脆虾”品牌。深化“12221”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以“5331”模式抓实“吴川烤鱼”产业,支持湛江市吴川烤鱼预制菜产业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中国烤鱼之都”。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空间需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每个镇建设2个县级示范村,持续打造霞街、田坉2个湛江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12个自然村村内道路路面硬化,新改建220个无害化卫生户厕,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道燃气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继续打造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示范路,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在“四沿”区域沿线连片提升农房风貌综合整治水平,持续打造沈海高速沿线(浅水段)岭南特色农村建筑风貌示范带。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弘扬体现乡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村文化。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更高质量营商环境。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开放推动合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汇聚发展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组织实施好市直部门第二批调整(委托或下放)到镇(街)权责清单,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和优化审批流程,推进重点高频民生事项“掌上办”,持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服务模式。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纵深推进“证照分离”“一照通行”,完善注销退出制度,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落细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认真执行《湛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做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11家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以上。支持塑料鞋、羽绒、食品、家电等企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加强与“双区”“双合作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紧密互动,全面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强化创新、产业、市场联动,承接产业资源辐射外溢,着力在三大传统产业、水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开展更多新产业、新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RCEP红利,推动外贸企业深耕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市场,扩大塑料鞋、羽绒、农海产品出口,推动外资外贸增量提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巩固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治理,保持优良空气质量。深入推进河长制,推进袂花江、鉴江、小东江、隔海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做好饮用水源地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黄坡镇区、隔海河和梅北社区区域截污管网建设,动工建设塘尾街道污水处理厂,确保国考和省考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标。加强近岸海域和入海排污口水质监测,巩固养殖尾水治理成效。建成市老鸦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建工程,健全废塑料加工及散乱污企业“驻村包企”网格化监管巡查机制,大力防治土壤污染。

  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完善城乡垃圾收、转、运体系,以更大力度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建成投运飞灰填埋专区,保障市环保热力发电厂生活垃圾处理效率,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动工建设袂花江(沿江社区段)、塘㙍河和天然江碧道。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各领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重点工程,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切实让群众劳有所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救助服务水平,推动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动工建设市养老服务中心扩建工程,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双拥”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全面繁荣社会事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推进梅岭小学新校区、梅东小学、海滨实验小学和海滨幼儿园等城区学校建设,谋划吴川一中新校区建设,全面推进学前教育“5080”工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稳妥推进新一轮“县管校聘”工作,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深入实施健康吴川行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推动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增容项目投入使用,规划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医院)。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完善昌富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完成张炎故居等文物单位修缮工程,做好“烂镬炒粉”“状元灯会”等非遗申报工作。升级改造6家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海滨片区农贸市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市军事体能训练中心,提升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工作质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抓好海防打私、爱国卫生、民族宗教、统计、外事、妇女儿童、地方志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吴川、法治吴川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大力开展“春风利剑”行动,严厉打击毒品、电信网络诈骗、“套代购”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抓好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应急处置、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关键能力,严格落实重点环节、场所、单位及人群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妥善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做好森林防火、消防救援、防汛防风、地震预防应急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和省安全生产“65条”,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自建房、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桥梁和渡槽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执行市政府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强化法治建设。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一规划两纲要”,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严肃整改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反馈意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促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强化效能建设。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全面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落实力。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和“两函两书”督查利剑作用,健全干部激励和容错机制,引导广大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及IPv6改造,深化“粤系列”平台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统管”,着力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解、优质高效。

  强化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支持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县级财政纵向到底全覆盖审计工作,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健全完善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资源要素分配等领域制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乘势而上敢为人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吴川当前大发展大建设的大好机遇,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闯敢干,全力打造湛江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门户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2221”:建立“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双减: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

  双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1+1+9”工作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

  三化三大: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在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中塑造后发崛起新优势。

  六大提档升级工程:指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能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六大提档升级”工程。

  三区三线: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沿: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两高”项目:指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到2021年底全省乡镇(街道)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2年底全省村(居)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一规划两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两函两书:设立市政府预警函、督办函、表扬书和批评书。


解读链接:一图读懂吴川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