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失火
家庭失火
家庭失火是指在居室,因疏忽大意、人为原因等引起油锅着火、电器起火、液化气钢瓶失火等火灾。
高楼失火
高楼失火,是指在高层建筑楼内发生的火灾,因高层建筑烟囱作用明显,易形成大面积燃烧。常出现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人员密集场所失火
人员密集场所失火,是指在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的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要道,发生互相踩踏惨剧,造成人员伤亡。
汽车失火
汽车失火,是指因汽车故障、碰撞、装载货物起火或人为原因等引起的火灾。不仅威胁乘客和驾驶员安全、损坏车辆,而且影响交通秩序。
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应急要点:
1.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2.关闭引擎,若撞车后起火燃烧,迅速撤离,防止油箱爆炸伤人。
3.警察到来前,保护好现场;肇事车逃匿,要记下车牌号码、车身颜色及特征,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
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应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至右侧路边或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
专家提示: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禁止酒后驾驶,禁止非司机驾车,禁止驾驶中打手机,不要疲劳驾驶。
铁路交通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是指火车因脱轨、颠覆、碰撞、起火、爆炸等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包括铁路行车事故、路外伤亡事故、其他运营事故等。
应急要点:
1.火车发生脱轨、颠覆、火灾、爆炸时,旅客应保持镇定,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或积极参与抢救伤员工作。
2.察觉火车发生剧烈抖动、有可能脱轨或颠覆时,应立即就近抓住可稳定身体的物品,如茶几、座椅、卧铺铁栏杆、厕所扶手等,严禁在过道走动,尽量照顾好老人、小孩、病人、孕妇等,注意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
3.车厢颠覆,可用车厢上的消防锤砸破车窗玻璃,爬出车厢逃生。
4.发生火灾,离火灾最近的旅客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其他旅客切勿慌乱,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撤离。
5.事故发生在电气化区域,破窗逃生时应注意躲避上方接触网,防止电击。发生在铁路桥梁,从车上跳下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发生在双线区段,逃生旅客应从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跳下,防止被邻线来车伤害。
6.逃生旅客,迅速撤到安全地带,防止二次伤害。
专家提示:
情况紧急时,以保全生命为先,切勿因不想舍弃随身财物而错过逃生时机。
火车尚未停稳,严禁跳车,防止发生人身意外。
逃生过程中不能采取危及他人安全的手段和措施。
旅客中的医务工作人员或有丰富医疗卫生知识人员,要积极配合做好对受伤人员的初步救治工作。
地铁交通事故
地铁交通事故,是指在封闭状态下运营的地铁列车,因设备故障、技术行为、人为破坏、不可抗力等各种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一般停电是地铁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
应急要点:
1.突然停电,应原地等候,不要走动,不要惊慌。工作人员会进行广播解释和疏散。
2.在站台,应迅速就近沿疏散向导标志或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撤离。
3.在隧道运行时停电,千万不可扒门、拉门或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应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救援人员将打开无接触轨一侧车门,悬挂临时梯子,指挥乘客撤离。撤离时注意排成单行,不要拥挤,依次沉着冷静地按照工作人员指定路线撤离。
4.隧道内行走要小心脚下,以免摔伤或被障碍物碰伤。
专家提示:
站台停电时,随即启动事故照明灯。即使照明不能立即启动,正常驶入车站的列车将暂停运行,利用车内灯光为站台提供照明。当城区供电系统出现电源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时,地铁内常备的危机照明系统将保证45分钟-60分钟的蓄电池照明。
不必担心隧道中行走看不清路。除了引路的工作人员,每隔一段路还有工作人员执灯照明,乘客也可用自己的手机等随身物品取光。
不必担心人多被关在密闭车厢会出现呼吸困难。即使停电,列车上有可维持45分钟-60分钟的应急通风。
如无其他意外发生,停电时一般不要拉动报警装置。
不要擅动地铁列车车门上方的“紧急开门手柄”。如果列车正好停靠在站台上,可拉下“紧急开门手柄”;一旦列车停在隧道中时拉下,十分危险。
如果停电造成地铁车门打不开,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引,千万不要擅自扒门。
不要直接跳入隧道,列车距离地面一米多高,且地面情况复杂,容易崴脚并造成混乱。
水上交通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等浮动设施在海洋、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
应急要点:
1.保持冷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防止突然涌向一边造成船舶倾覆。
2.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如通信设备、烟雾弹等发出求救信号(水上搜救电话:区号+12395)。
3.如果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即迎风)位置逃避,需要跳水逃生时,从上风一侧下水。
4.跳水逃生。
跳水前多穿厚实保温的服装,并系好衣领、袖口等以防寒。如条件允许,跳水前穿上救生衣,或拿上救生圈,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空木箱、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以便跳水后用作漂浮工具。
跳水时,两肘夹紧身体两侧,一手捂鼻,一手向下拉紧救生衣,深呼吸,闭口,两腿伸直,直立式跳入水中。
不要从5米以上的高度直接跳入水中,尽可能利用绳梯、绳索、消防皮龙等滑入水中。如果船只正在下沉,千万不要在倾倒的一侧下水,防止被船体压入水下难以逃生;如果船体尾部先下沉,应逃到船头处下水。
跳水后要尽快游离遇难船只,防止被沉船卷入漩涡。出现获救机会前尽量依靠漂浮物,少游泳,减少体力和热量消耗。
如果发现四周有油火,应脱掉救生衣,潜水游向上风处;到水面上换气时,用双手将头顶上的油和火拨开后再抬头呼吸。
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便于互助,扩大目标使救援人员容易发现。
专家提示:
报警时,保持冷静,尽量说清所处方位,如位于某显著参照物(岛屿、桥梁、建筑物、海图上的某助航标志等)的方位、距离。夜间,恶劣天气无法判明方位,有GPRS功能的手机可让其处于开机状态,陆上搜救部门可根据手机定位功能测出遇险者所在位置。
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掌握救生衣使用方法。
民用航空事故
民用航空事故,是指与民用航空器运行相关的不安全事件。包括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民用航空地面事故、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征候(严重、一般和飞行训练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
应急要点:
1.遇空中减压,应立即戴上氧气面罩。
2.飞机紧急着陆和迫降,应采取正确姿势:弯腰,双手紧抱双腿,头贴在双膝上,两脚平放用力蹬地,系紧安全带。
3.飞机失事前兆:机身颠簸;飞机急剧下降;机舱内出现烟雾或尘土飞扬;机身外出现黑烟;发动机关闭,伴随的飞机轰鸣声消失;高空飞行时发出巨响等。
4.舱内出现烟雾,应降低身体姿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有序撤离。
5.紧急疏散注意事项:竖直椅背;收回小桌板;打开遮阳板;摘下眼镜、项链、戒指、假牙和高跟鞋,口袋里的尖锐物件,如手机、钢笔等;听从指挥,避免混乱;如果使用滑梯,两臂交叉抱在胸前,肘缩向内,双腿并拢,跳离舱门口0.5米-1米进入滑梯。
专家提示:
飞行前花几分钟阅读安全须知或观看录像。
如果坐在安全逃生门旁,应主动了解打开安全门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学习使用氧气面罩。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向下拉氧气面罩,触发氧气供应开关,并将面罩罩在口鼻处,并保持面罩和面部紧密结合,防止氧气泄漏。
未经空勤人员允许,不要使用电子设备。不要打手机。
只要不离开座位,飞行全程系好安全带。
电气水事故
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是指在密闭的居室使用煤炉取暖、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长时间洗澡而又通风不畅等,造成过量吸入煤气而中毒的事故。
主要症状: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肤苍白、意识模糊,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唇、皮肤、指甲出现樱桃红色、呼吸困难、昏迷、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
应急要点:
1.闻到浓烈的煤气、天然气异味,千万不能开关电器,不能打电话和手机。
2.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关掉煤气、天然气阀门。
3.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4.中毒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增加氧的消耗量。
5.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拨打120呼救。
专家提示:
临睡前,一定要关闭煤气阀门。
平时严格检查煤气管道、阀门是否漏气,应及时检修,严格遵守使用规则。
烧煤厨房应有风斗,充分通风换气。
危化品事故
危化品事故,是指因危险化学品,如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造成的伤害的事故。危险化学品一般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等。
主要症状:令人眼睛刺痛、流泪不止、头晕恶心、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应急要点:
1.呼吸防护。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化品事故,立即用湿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罩。
2.撤离。沿上风方向迅速撤离。
3.发现有人中毒,要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注意保暖;眼受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续清洗10分钟;因中毒晕倒者,取出口、鼻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若呼吸停止时,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注:抢救因硫化氢中毒导致呼吸停止的伤员,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4.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说明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专家提示:
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等遮住裸露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要及时穿戴。
眼镜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或非防毒眼镜、潜水镜、护目镜等。
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在核设施(如核电站)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使人承受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
应急要点:
1.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和所有通风系统。如在室外,用湿手帕、口罩、纸巾等捂住口鼻,向上风方向撤离,找隐蔽地方躲避。
2.当衣服或皮肤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时,应小心地脱去外面的衣服,仔细洗手、洗脸、洗头发。
3.撤离污染区后,应集中销毁、掩埋受污染的衣帽。
4.如身体受到污染,应大量饮水,以使某些放射性物质尽快排泄出体外。
5.尽快就医。
专家提示:
遇到核事故,不要惊恐,要听从有关部门指挥,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吸入放射性物质。
尽快躲避到附近的人防工程。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对人体的伤害。防护手段:距离防护,距离越远,受到的伤害越少;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铅等)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反射源的接触时间。
爆 炸
爆炸事故,是指由于人为、环境或管理等原因,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高温高压和地震效应等,造成财产损失、物体破坏或人身伤亡等的事故。分为物理爆炸事故和化学爆炸事故。
应急要点:
1.立即卧倒,趴在地面不要动,或手抱头部迅速蹲下,或借助其他物品掩护,迅速就近找掩蔽体掩护。
2.爆炸引起火灾,烟雾弥漫时,要作适当防护,尽量不要吸入烟尘,防止灼伤呼吸道;尽可能将身体压低,用手脚触地爬到安全处。
3.立即打电话报警,如遇伤害,拨打救援电话求助或就近医院救治。
4.尽力帮助伤者,将伤者送到安全地方,或帮助止血,等待救援机构人员到场。
5.撤离现场时应尽量保持镇静,别乱跑,防止再度引起恐慌,增加伤亡。
专家提示:
遭遇炸弹袭击时,不要惊慌、混乱,要听从专业人员指挥。
爆炸过后,非专业人员不要前往事发地区,防止发生新的伤害事故。
其他事故灾难
海上溢油事故,是指船舶尤其是油轮发生碰撞、搁浅、翻沉等事故,以及在营运过程中意外情况造成的燃油、货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的事件。
应急要点:
1.立即报警求救,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如通信设备、烟雾弹等)发出遇险求救信号(水上搜救电话:区号+12395)。
2.根据事发时气象、地理环境等,从上风向逃生。
3.尽可能戴好防毒面具、自给式呼吸器、穿好防护服,尽量避免吸入、皮肤接触和意外吞食的情况。
专家提示:
作业人员不应带入火种、铁器、非防爆通信工具、摄录机、相机、钉鞋、化纤服装等,严禁吸烟。
作业区内的船舶,烟囱不加防火帽或火星熄灭器、在未关闭门窗的船舱内使用电器及无线电发报设备等,会引起火灾。恶劣天气,如雷雨对溢油应急作业也存在安全威胁。
溢油初始阶段,轻质原油及轻质炼制品的厚油区可能存在易燃气体,遇到明火会燃烧导致火灾。
清除海上溢油,一般采用围控、回收、消散、海上焚烧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