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单人木偶

时间:2019-02-23 08:56:12 来源:市广播电视台
【 打印 】

吴川市人民政府网讯 吴川享有“木偶之乡”美誉。木偶戏又称木头戏、鬼仔戏、鬼儿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至今在吴川流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的单人木偶特点鲜明,成为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光绪《吴川县志》载:明万历年间的1570—1620年,闽南商船到吴川沿海口岸经商,带来布袋木偶,后经吴川说唱艺人仿制、组班演出,此为木偶传人之始。其特点是表演者就凭一担箱子走遍四方,操作表演,配唱念白,敲锣打鼓,武打大开,一人完成,令人叫绝,这就是单人木偶。到了清代初,木偶艺人认为小型木偶有局限,便把头像改大,操作也改由两人表演,表演艺术也有所改进,很受群众欢迎。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吴川木偶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51年成立手托剧协会;1953年组织木偶伯剧团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1955年选派木偶艺人郑寿山等参加北京木偶戏汇演。1960年选派郑寿山等参加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川成立了木偶艺人协会,发展了一批新会员,促进了木偶戏事业的发展。现今的民间职业木偶剧团为半农半艺,他们多在农村演出,观众主要是年长的老人,上演剧目有《八才子》、 《薛仁贵征东》等,一个人从头到尾演出一台戏,唱、做、念、打一身当:装备简单,一担可挑,一张方台,撑起支架,演员坐在台上操纵行当就可演出。我市单人木偶戏传承人李光,今年已八十二岁,他18岁开始从事木偶表演,至今近65年,曾经获得广东省首届民间欢乐节一等奖,广东省特色剧种演出优秀剧目奖,四川成都国际木偶节最佳传承奖等。对于木偶戏的传承,李光认为要继续传承下去,否则,将会失传。

    木偶戏班遍布全市各镇街,由于吴川方言复杂,各地木偶戏的演腔有所不同。吴阳、黄坡、中山、振文等地的方言为吴川正统方言;长岐以及邻近化州一带,演唱时近似化州腔;浅水、兰石、覃巴等镇邻近高州茂名,唱腔就近似高州茂名腔了。吴川木偶戏的唱词与本地民歌有关,它吸收了民歌的精华,是一种通俗流畅的文艺形式。(涂煌 陈宇翔 陈莹



    编辑:刘世杰  录入:曾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