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关工委扎实推进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建设
9月25日至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省关工委关于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建设,市关工委主任吴卫国率领班子成员,先后赴塘尾街道办事处、吴阳镇上能村以及梅菉街道漳州街社区,就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备选场地、与街道(社区/村)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现状、面临的挑战、“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才储备情况以及工作室选址与初步规划,重点探讨工作室未来功能定位与活动开展形式,明确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结合辖区未成年人分布特点与实际需求,将工作室打造成集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疏导、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避免形式化,注重实效性。要求村级工作室建设必须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发挥“五老”熟悉民情、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走访关怀,实现对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精准化、常态化服务保护。
吴卫国在调研座谈中强调,建设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与关键载体。他要求各单位加快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完成场地改造与“五老”选配,优先吸纳法律专业背景、奉献精神足、热心青少年公益的“五老”骨干;同时注重创新,摆脱传统宣讲局限,通过法治讲座、案例互动解读、模拟法庭、法治文化沙龙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增强法治教育感染力与实效性,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吴卫国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全社会合力,市关工委始终坚持“家校社”协同共治理念,让工作室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对接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构建保护“防火墙”,通过思政引领和遵纪守法教育隔绝犯罪;以责任与温暖为切入点,解决青少年实际困难,前移工作关口消除犯罪诱因;针对不同未成年人,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分级干预措施,彰显法律教育挽救功能与人文关怀;推动家庭履行监护责任、学校深化法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呼吁社会各方营造良好成长氛围,汇聚法治强制力、教育感染力、家庭温暖力与社会包容力。
目前,这几个单位已明确建设时间表,正加紧推进,将尽快挂牌运行。下一步,市关工委将跟踪试点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条件成熟后向全市推广,力争实现有效覆盖。
9月25日,吴卫国一行还深入位于吴阳镇上郭村的上郭书院调研,对该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利用上郭小学旧址热心办上郭书院的善举表示赞赏。(孙 宁 林康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