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家非遗艺术,讲好吴川飘色故事
吴川市人民政府网讯 吴川飘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吴川三绝”之首,以其高、精、险、奇、巧等特点享誉海内外。今期《新春走基层》节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市的非遗飘色传承人,是如何传承国家非遗艺术,让这项“隐蔽的东方艺术”走出国门,讲好吴川飘色故事的。
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飘色)传承基地梅岭社区,在展馆内有丰富的飘色巡演剪影,展示了我市飘色遍布全国走出国门的足迹。
湛江市飘色传承人杨华康:(梅岭飘色到)全国各地(巡演),深圳、湖南、省运会、央视那里都到过了,香港去了10次,出国就去过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飘色,顾名思义就是飘着的表演角色。表演者就好似飘在空中一样,被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
广东省飘色传承人孙康福:飘色的特点是高、精、险、奇,被称为“东方的隐蔽艺术”,(飘色)到国外表演的时候,外国人看到相当惊讶,(感觉)很神奇,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在空中飘呢?一条莲藕就能站立一个小朋友,一支枪、一把剑也能站上一个小朋友,在空中飘浮。
孙师傅告诉记者,一台飘色的制作从来不简单,它不仅考究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也融入了戏剧、杂技、音乐等艺术。
广东省飘色传承人孙康福:我们的飘色是多元素的,集音乐、戏剧、舞蹈、魔术于一体的。
凭着精奇的技艺、独特的造型、绚丽多彩的服饰以及贴合故事的音乐烘托,使得表演的飘色活灵活现,梅岭飘色也因此名震海内外,不少地方邀请梅岭飘色老师傅前去指导及交流。
广东省飘色传承人孙康福:原来的飘色由一屏一飘,做到一屏多飘,最大的有16飘。在08年的时候,广州番禺是广东省飘色发源地,现在广州番禺沙湾(的飘色)失传了,他们就通过省文化厅发了邀请函邀请我们的师傅去帮他们做(飘色),做了一堂30多飘的,名叫《赛龙夺锦》,这个飘色相当大,相当宏伟,参加全国飘色大赛后获得金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飘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物形象,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社会题材和贴近时代的内容,飘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广东省飘色传承人孙康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每年都进行创新,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有推出新的作品,今年我们有六版新的作品,分别是龙凤呈祥,做了两个月条龙,靠手工一块块龙鳞贴上去,要有一定的工艺才能做得好,我们计划做一台抗疫为主题的飘色,宣传全国人民抗疫。
梅岭飘色在非遗艺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传承了百年技艺,也闪耀着时代的印记,发挥着传递乡情、增强文化认同感等特殊作用,使非遗“活”在当下,更好地走向未来。
孙康福师傅表示,在飘色传承方面,我市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飘色传承人孙康福: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举办两次飘色培训班,因为我们已经有一定年纪了,要培养新的后一代,使他们热爱飘色,把飘色做大做强;近两年我们的飘色还走进校园,吸引了大批小学生热爱飘色热爱家乡。
吴川飘色作为民族技艺的瑰宝,历经时代的洗礼而历久弥新,在一代代人不遗余力的传承发展下,这个民族的瑰宝定能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吴东梅 李德岳)
编辑:钟耿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