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 历史文化 > 历史名人

张炎

时间:2018-06-25 10:40:09 来源:本站原创
【 打印 】
    张炎(1902.9—1945.3),又名巨炎,字光中, 吴川塘缀樟山村人。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1902年9月22日),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归国,在村中私熟就学两三年,旋到广州湾当工人。张炎在青少年时代目睹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受压迫的痛苦,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20年代初,经堂兄世德引荐参加粤军。在大革命中,由于作战勇敢,由勤务兵逐渐晋升至特务长、排长、营长。民国20年(1931年),张炎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第一二二旅旅长兼第六十一师副师长,并代理师长职务。对中央苏区进行三次“围剿”中,张炎为援救被红军包围的十九路军总部和蒋鼎文第九师,率部对红军作战,结果死伤了三分之二,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再参加内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炎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非常愤慨。当时,他驻防南京,参加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军长)发起组织的“西南国民义勇军”,任独立旅旅长,请缨北上抗日。准备出发之际,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30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等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民国22年(1933年)春,日军大举进攻热河,蔡廷锴组织“援热先遣军”张炎任援军第二旅旅长,率部取道广东、湖南,计划会合粤桂援热部队北上,后因南京政府与日军签订《塘沽协定》,北上抗日愿望未能实现。
    民国22年(1933年)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十九师师长。整编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使它成为十九路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蒋介石委任张炎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不久他即偕同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并在柏林参加“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从事抗日民主活动。
    民国25年(1936年)张炎归国后,到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受训。“七·七”事变后,张炎回到广东,被任命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民国37年(1938年)2月,在梅菉成立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和“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号召各县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并与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1938年)10月,张炎接任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司令,深感力量不足,渴望得到共产党的帮助,亲自到香港与共产党组织联系,受到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副主任连贯的热情接待。翌年3月,张炎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致力于整军经武,励精图治,依靠共产党人士,培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由于张炎真诚地与共产党合作,使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崭新局面。张炎的爱国行动却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终于在民国29年(1940年)6月被迫辞职。
    民国32年(1943年)2月16日,日军占领广州湾以后,附近各县受到严重的威协。张炎十分关注南路人民的安危,曾多次从柳州回乡探望,支持地方民众抗日。
    民国33年(1944年)广西会战前夕,张炎被委任为中将参议,派回广东南路视察,发动民众抗日。他于9月下旬回到吴川,与中共南路特委合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内战的下策迫使他举行武装起义。民国34年(1945年)1月14日,张炎、詹式邦(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七百余人攻下塘 。并联合人民抗日游击队解放吴川全境。19日,张炎把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詹式邦任副军长,曾伟任政治部主任,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起义对国民党当局震动很大。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吴川,张炎被迫于22日率部向廉化转移。26日,张炎所部在化县中垌与南路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会师共商抗日大计,决定攻下廉江塘蓬,挥师粤桂边,建立廉(江)化(县)陆(川)博(白)抗日根据地。30日,张炎所部到达廉江灯草,次日攻下武陵,当天率部队开回灯草村。2月1日,遭戴朝恩的雷州挺进队、黄镇的廉江自卫队以及保六大队一千多人袭击,张炎部队受挫,张炎带10多位随从入广西,找李济深、张发奎商量善后问题,于3日在博白县英桥圩被当地顽军逮捕。3月22日,玉林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将张炎杀害于东岳岭。张炎英勇不屈,慷慨就义。1958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