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 历史文化 > 鉴江骄子

覃巴90后小伙绘200幅国画记录吴川印象

时间:2017-09-14 10:17:58 来源:本网
【 打印 】

    吴川是一个人才辈出,宜居舒适的城镇,近日,一辑国画吴川的画作在吴川朋友的朋友圈开启了刷屏模式。这些画作中,不仅有吴川的母亲河鉴江、吉兆晚霞美景、泥塑、花桥、飘色等,“鸭仔拖”、咸虾酱等吴川特色元素,而国画水墨及淡彩笔法的融合,大胆的用色,更让人惊叹。

作者:陈志杰

    这些画作的作者并非吴川的老画匠,而是2015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吴川90后小伙陈志杰。他希望通过国画吴川画作传播吴川文化,记录80、90后的吴川印象。


    近年来,关于表达家乡的影像和画作并不少见,但用大量国画融合现代元素描绘家乡的却是件新鲜事。在陈志杰展示多达60多幅画作中,包含了自然景观、特色美食、民俗文化、民间艺人等题材,特别能勾起吴川人的共鸣。而其中最让网友称赞的,要数一幅“鸭仔拖”的画作,简单几笔,两三种色调,却把吴川人小时候最爱穿的“鸭仔拖”表现的特别生动。

    26岁的陈志杰在佛山的墨缘书苑教授国画,从小自学国画,现如今在佛山工作,陈志杰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2016年4月回到家乡,感叹一些老街和老行当正在消失。于是,陈志杰决定拿起手中的画笔画起各种吴川来。决定画的第一幅《花桥》的画作,陈志杰就遇到了难题,要画的吴川印象多是现代元素,如摩托车和现代建筑、人物衣服,用国画表达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变成四不像,更谈不上有任何韵味可言了。

    经过一番琢磨,陈志杰最终选择了使用无骨法的绘画方法,(无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无骨的“无”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先用颜色勾出动态,在用毛笔画出细线条。由于传统国画颜色比较素,陈志杰又结合自己水彩画的技术,添加了淡彩的元素,画面一下子变得清新时尚起来。为了画好国画的花桥,陈志杰易稿7、8次,从构思到完稿共用了一周多。


    晒出第一幅国画吴川《花桥》,身边的朋友纷纷点赞,陈志杰也开始了国画吴川的艰苦创作,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志杰共画了200多幅国画吴川,最终保留了60多幅。



    大海孩子的国画山水梦


    专业学的是展示设计,尽管高中时受过专业的美术指导,国画的手法基本都是自学,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谈到自己的国画吴川系列走红网络,90后小伙陈志杰略带腼腆,他表示,自己从小生长在覃巴镇,算是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对国画的山水则有着更深的期待。“从小就渴望到那些国画中的奇山异水中畅游一番,每次坐在沙滩边,望着大海的另一端,拿起小木棍,总要幻想海那边的高山,并在沙滩上勾画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国画是老人家学的东西,中国画也只能停留在画画山水和花鸟上,这些其实都是误解。”陈志杰表示,无论是吴川民俗艺术,还是国画,都是民族的精髓,都应该被继承和传播。目前,正计划走访一些吴川50、60年代的老人,通过吴川旧照片及父辈人口述的吴川印象,用国画进行重新创作,让更多人关注吴川的民俗艺术和特色元素。

    “虽然现在受到一些网友的好评,但画作数量和精品都不够多,还需要更多的沉淀和积累,创作出更多精品,有机会组织一次画展或者用这些画作制作成纪念的明信片发行。”陈志杰表示,将会继续坚持传承和传播吴川民俗艺术和国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