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创想·童心同行" 儿童手工成长营
为丰富社区困境儿童生活,助力其提升动手能力、增进同伴情感,8月底,大山江社工站依托“爱的接力,益童成长”项目,在湛江市民政局、湛江市社会工作联合会支持下,于河东社区开展5节“巧手创想·童心同行”儿童手工成长营小组活动,为困境儿童带来一段充实又温暖的成长时光。
第一节:初见破冰,共筑约定
活动以“你好,小手工家!”为主题拉开帷幕。社工先向儿童介绍社工站基本情况与小组活动整体流程,消除陌生感。
随后,“名字+暗号”破冰游戏热闹开启,儿童随机抽选专属暗号贴于胸前,叫到同类暗号(如星星、太阳、月亮)的儿童出列握握手,在社工的指令中快速认识彼此,然后自己找好位置坐好。
接着,社工引导儿童以绘画形式共创小组规则,以色彩创作出不一样的“约定”张贴在墙上展示,明确活动“约定”,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节:创意折纸,释放想象
热身游戏:社工与志愿者先示范2-3种的基础花样,两两一组,“花绳小老师”环节设定“师徒结对”--会玩的儿童带1名新手,使用第一节认识的“暗号”称呼对方(如“太阳教星星玩花绳”),将陌生关系转化为初步互助关系。
飞机折纸教学提供“基础版(简单飞机)+进阶版(带尾翼战斗机)”选项,社工先示范两种飞机的飞行距离——进阶版战斗机飞行距离更远,儿童们纷纷表示更喜爱进阶版。
社工分步展示折纸过程,志愿者与社工共同协助,儿童们顺利折出战斗机后,还结合自身“暗号”为作品命名(如“太阳的阳光号”“星星的星河号”),赋予作品专属意义。活动尾声,儿童为作品做好标记,整齐陈列在桌上。
第三节:分工协作,共制康乃馨
社工通过回顾前节作品入手,自然过渡到分工合作主题。社工先示范康乃馨叶片的折、剪、捏技法,同时观察每位儿童的操作能力,引导儿童依据自身优势选择折纸、剪纸、捏纸等角色,明确职责,避免分工模糊。
社工与志愿者同步示范“我这里做完了,需要帮你吗?”等沟通话术,引导儿童从第二节的“被动回应”升级为“主动协商”,在协作中完成康乃馨制作。最终,一朵朵色彩鲜艳的康乃馨在协作中完成,孩子们互相展示成果,同伴情感进一步升温。
第四节:科技手工,挑战升级
以叠杯子游戏率先点燃氛围,12个杯子摆成“山字形状”(每组底部3个、中层2个、顶部1个),儿童分两组排队(距桌子5米),按“叠杯→摆杯”顺序接力:第一位儿童跑至桌前将“山字形状”叠成竖列,下一位再摆回“山字形状”,率先完成全员一轮的小组获胜,现场气氛热烈。
科技手工教学拆解为“零件分类→按图组装→调试优化”3步闯关,两人一组,每步设置“小组求助铃”(可向其他组请教1次),鼓励跨组学习。
分享环节,儿童用“因为…所以…”句式表达发现(如“因为车轮歪了,所以小车会转圈,调整后就直了”);失败小组主动分享“下次会先检查零件再组装”,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经验。社工总结时特意强调:“今天大家用到了第三节的分工、第二节的动手技巧,还学会了互相请教,进步特别大!”,同时预告“下次我们一起展示所有成果,看看大家的成长”。
第五节:成果展示,温暖告别
以“时光回顾”开启,社工通过展示前四节活动照片,搭配“这张照片里谁在教大家折飞机呀?”等互动提问,唤醒儿童对活动细节的记忆;现场同步陈列着小组“契约书”、创意飞机、手工康乃馨及科技作品,完整呈现成长营成果。社工逐一盘点每位儿童的进步,如“太阳(儿童专属暗号)从不爱说话到主动帮忙”“星星(儿童专属暗号)的创意总是让人惊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自身成长。随后,社工为儿童分发提前准备的零食,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在温馨氛围中,大家举起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拍摄合影,社工与孩子们约定“后续社区活动欢迎再来”,为此次成长营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儿童手工成长营,不仅用趣味手工丰富了困境儿童的生活,更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设计,帮助他们提升动手、沟通与协作能力,在陪伴中收获成长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