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导航 > 市政府部门 > 吴川市农业农村局 > 工作动态

黄坡镇: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

时间:2024-10-09 15:19:05 来源:吴川发布
【 打印 】

    各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郑屋村、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稳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岭头村……走进黄坡镇,文明新风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当前,黄坡镇作为“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正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以重点任务清单为抓手,通过台账清单化管理、清单责任制落实的方式,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高效推进典型村培育各项工作。

1.jpg

2.png

黄坡镇的村落各有优势

发展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如何立足资源禀赋

串珠成链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片区?

黄坡镇瞄准片区组团发展的模式

3.jpg

    稳村位于黄坡镇东南部,郑屋村位于黄坡镇东面,岭头村位于黄坡镇的西南部,是“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三条村之间距离较近,联动度较高,可以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共谋产业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黄坡镇结合其“一核两带三区”城乡布局的主体结构,打造稳村、郑屋、岭头典型示范村,以点带面实现片区组团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片区,并同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辐射带动黄坡乡村全域振兴。

4.jpg

    区域发展以发展富民兴村、联农带农产业为核心,引导现有农业项目向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番薯产业、“岭头荔枝”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强做精特色优势农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协同发展的绿色致富产业体系。

    同时,黄坡镇大力推进村中闲置地块和公共区域的四小园建设,重点打造主乡道和重要节点的美化提升,继续提升稳村、郑屋村和岭头村村容村貌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主干道旁边房屋上下立面进行微改造,建设具有“水”特点的美丽乡村。

5.jpg

    根据计划,至今年底,片区组团典型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取得显著性成效,村内基本实现硬底化,生活污水有效收集治理,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有效运转,绿化面积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黄坡镇将初步建立“片区组团发展”的长效机制。

    此外,黄坡镇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串联林屋村、唐基村、郑屋村、稳村、岭头村等5个村委会整合优势资源,创建了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鉴江明珠、魅力乡村”黄坡镇乡村振兴示范带。

6.png

走进郑屋村

可见田野和乡村小道的连接处

有一个“小公园”

池塘荷花盛开、鱼翔浅底

孩子在旁边嬉戏

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椅子上聊天

欣赏一望无际的田野美景

7.jpg

    这里是郑屋村新建的污水处理池,面积约40平方米。该污水处理池采用全国首创零电费无害资源化五段式智能处理模式和零电耗“两微”智能模式。运行成本降低90%,年运行成本由2万元降低至1000元。运行稳定达到农村污水一级标准。处理过的污水可以用于养鱼、灌溉农田等。

    郑屋村的另外一边,也有一处五彩斑斓的景观。这处景观以自然界的绿、活力四射的橙以及宁静的蓝为主旋律,组成三顶“小帽子”,优雅地矗立于地面之上,与上方同色系的宣传招牌相互映衬。“这是吴川首批地埋式垃圾收集示范点,与传统垃圾桶突兀的存在相比,该收集点具有美观、无异味、转运效率高等特点。”郑屋村村干部介绍。

8.jpg

    整个地埋式垃圾装置约20平方米,占地面价仅为传统垃圾收集设施的20%,引进欧洲成熟技术设计而成的地埋式垃圾桶作为垃圾收集容器。同时,示范点实行“户收—村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方式,通过地埋式垃圾桶直收直运,解决农村垃圾露天堆放、收集率低、无法及时转运等问题。

    除了采用生态化智能化治理垃圾污水,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郑屋村还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颜值”。村主入口、村主干道、河堤两岸等节点进行风貌设计提升,环村路两旁种植凤凰树、白银树、酸枝子树等500多棵绿树,形成亮丽的绿化景观带。

9.jpg

    郑屋村乡村风貌的提升是黄坡镇严抓人居环境整治的精彩缩影。近年来,黄坡镇以大抓人居环境为起点,持续进行“三清三拆”和“三线整治”工作。各典型村进行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

    新屋村完成“三线整治”摸排和整治工作;岭头村水利工程(村集体资金修建)进入尾声阶段;大茅村污水处理池建设已经解决选址问题,目前处理池和污水主管已完成,等待通电验收阶段;唐禄村完成平安大道钢筋混凝土路面硬底化,大道两旁安装花岗岩浮雕栏杆,提升路面绿化及安装照明设备。

    下一步,黄坡镇将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基础整治成果。202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域自然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务,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2025年前实现全部自然村绿化美化,开展垃圾处理改造升级并建立长效机制。

10.jpg

11.png

近年

黄坡镇围绕产业兴旺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

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12.jpg

    走进稳村,随处可见一大片绿油油的番薯地。乡村工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番薯粉。展示间里陈列着许多由红薯做成的产品。

    稳村有着“番薯之乡”的美誉。沃土种植、鉴江水灌溉而成的番薯蓬松绵软、入口即化,深受湛江人喜爱。但品质上乘的番薯如何卖出好价钱、为村里创造收益呢?稳村把目光投向了“番薯品牌打造”这一板块。

    为此,稳村联合湛江稳田香食品有限公司初步形成“稳田香”品牌下包括“稳村番薯”“每日坚果”等相关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种植700亩番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地理优势进行规划种植番薯;同时打造番薯种植基地、食品加工厂,通过实行“公司+村集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产业发展模式。一番实践之下,稳村村集体年收入约380万元。

13.jpg

    岭头村则盘活土地资源,建设水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130亩荔枝,产值约3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托光伏发电、投资收益、场地出租、产业园效益,年收入约105万元。

    据村干部透露,岭头村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后续将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采取“合作社+基地+村民”模式运行。未来,岭头村希望注册品牌商标,通过挑选优质精品进行包装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进入高端消费者视角,逐步开拓自销市场。同时组织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广泛宣传推介产品品牌。建立以荔枝种植销售为主的产业链,着重打造岭头村特色水果品牌和品质,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14.jpg

    唐禄村计划用现有59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物流中心,发展物流产业;建设景观池,参照“乾塘荷花世界”,以“农业+旅游业”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荷花。这样既可以吸引外来游客来观赏,又可以发展莲子、荷叶、莲藕产业,后续研发莲藕一系列产品。

    当前,通过积极引导村级灵活运用土地、政策、资源、资金等农业发展项目要素,充分利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黄坡镇正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


吴川发布编辑部

采写/编辑:姚瑶

摄影:姚瑶(除署名外)

审核:傅晓冰 易康杰

来源:吴川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8v1RGZ0NRk4zo5mUXndw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