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 促进县城经济创新发展
吴川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的发展依靠的是自然力,工业社会的发展依赖的是资源、资本和技术,那么,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知识和信息即文化力取代资源、资本和技术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5,其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天工业等。可以肯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还会日益增大,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会愈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跟上世界经济和文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用于文化教育、文化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多,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据专家统计,今后几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有5000亿元以上,应当承认,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市的文化产业已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我市目前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就是文化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不高,科学技含量低,竞争力差,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温柔乱,各地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不够,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加以解决。
就吴川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市文化发展主潮,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必需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民间艺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打响吴川民间艺术品牌。
民间艺术是吴川的一个品牌。做好本地民间艺术交流输出工作,对宣传推介吴川,提高吴川知名度,推动吴川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们积极向外推介吴川民间艺术,先后两次应邀组织民间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艺联欢晚会;多次应邀到广州、深圳、中山和云南、海南、香港等地作巡游表演,促进了吴川与外地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2)大力推进文化艺术产品产业化、市场化。
文化产业化是当今发展的一个世界趋势,是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的直接体现。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吴川应利用民间艺术的品牌,大力推进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如开发泥塑、飘色、花桥等艺术造型产品产业化,开展独具“状元文化”特色的“状元泉”纯净水项目等,为吴川民间艺术“走出去”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积极抢救、扶持和发展吴川粤剧“南派”艺术。
粤剧“南派”艺术是吴川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牌。但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粤剧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吴川粤剧团在保持传统南派艺术方面虽具优势,但由于经费严重短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如何抢救、扶持濒临失传的粤剧南派艺术,使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得以发扬光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吴川粤剧认真加工雕琢,大力扶持粤剧艺术发展。开好一年一度的“春班”订戏会,为各地剧团、本市城乡群众和各位演出经纪世人搭建交流洽谈演出业务的平台,为各地文艺团体在吴川献艺创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发展商机,大力发展壮大演出产业,进一步繁荣吴川演出市场。同时,切实加大政府对粤剧艺术的扶持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弘扬吴川特有的粤剧“南派”艺术,为粤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坚持文化与经贸相结合,推进文化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与经贸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吴川一年一度举办的元宵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是吴川文化艺术与经贸洽谈相结合的盛会。“一节一会”的主题是:荟萃民间艺术精华,拓展经贸广阔天地。坚持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介吴川,广交朋友,拓展商机。“一节一会”的成功举办,展示吴川文化和经济建设的成果,营造欢乐祥和的浓厚节日气氛,成功地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与经济的融合,促进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
(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业。历史文化资源是吴川的宝贵财富。目前,有的已被初步利用,但大部分还藏闺中。随着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和湛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加快,吴川应不失时机地发展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业,以确保文化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间艺术古镇游。
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吴川梅录古镇,积淀了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民间艺术灿烂多姿、异彩纷呈。为此,应围绕梅录古镇特色历史文化,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在市区规划建设“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吴川”大型牌坊和吴川民间艺术博物馆、吴川民间雕塑园、吴川青少年文化宫、吴川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艺术设施。重新整理开放梅录祖庙、隔塘庙和天后宫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原“吴川八景”的基础上,重新评选“吴川八景”,为吴川旅游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亮点。
2、发扬名人效应,发展状元文化游和名人故里游。
吴川市吴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阳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可将吴阳镇的林召棠故居、“状元坊、元代学宫、明代吴川县城遗址、双峰塔、南城门等几个景点连成一线。除体现吴阳历史文化底蕴外,突出介绍林召棠状元生平事迹及其奋发进取,严谨治学的品格,同时引进群众喜闻乐道的“中国状元文化”,集观赏、演绎、娱乐为一体。在“望子成龙”的今天,激励广大青少年以状元为楷模,奋发学习,立志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吴川境内,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故居、抗日名将张炎故居已经修复,与爱国将领李汉魂故居,构成名人故居访贤游景点。这些景点都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教育意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开辟机关报的旅游线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挖掘潜力。
3、提高滨海游泳的历史文化品位,开展碧海银滩度假游。
吴川的吉兆湾是省级海滨游泳度假区。该度假区濒临南海,蜿蜒温长的海岸线上,碧水、蓝天、银沙、礁石等构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目前,吉兆游泳度假区的硬件建设已具规模,为吴川游泳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吉兆旅游度假区尚缺历史文化的渗透,缺乏高雅格调。如果把历史文化与海滨旅游相结合就会相得益彰。我们可以把各历史文化景点与吉兆月牙湾蓝天的美景,而且可了解吴川的历史人文景观。吉兆旅游度假区还可增设吴川民间艺术的表演项目,营造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历史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开发水乡农业生态游。
农业生态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吴川在重点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可考虑把水乡农业生态游作为旅游开展的项目之一,与历史文化游共同充实吴川的旅游业,相互相承,共同发展。在梅录鉴江上游的三叉江与博铺坡连片开展水上人家、农业生态、休闲式旅游活动,让游客体验水乡生活及回归自然的乐趣。在沿江游览带设几个小码头,游客乘坐“屯家船”作水上游,观看沿岸风光。可在船上饮炊、喝茶,体验水上人家生活趣味。也可登岸在山坡上滑草、租帐篷露宿。游览博铺立体种养的果林、蕉园、放牧和鱼塘垂钓、划船撒网捕鱼等,享受农业生态游的乐趣。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