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吴川

中国塑料鞋之乡

时间:2019-05-25 09:11:45 来源:本站原创
【 打印 】

博铺街道地处吴川东北,东邻油城茂名,总面积8.55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37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6万人,其中外来务工经商人员80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博铺的塑料鞋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现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塑料鞋产业集群,是闻名全国的塑料鞋生产集散地,素有“南国鞋城”之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文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荣誉称号。博铺街道去年生产总值15.7亿元,税收5704万元,年产塑料鞋12亿双,是湛江市人均产值和人均税收较高的镇街。 

半个世纪,“四次革命”成就博铺鞋业辉煌  

“从2003年开始,我们公司的鞋就走到了非洲、东南亚、中东和南美了。目前我们公司产能每日可达到20万双,展销馆有过万款的塑料鞋,每天保持研发一个新款,这么多年来累计的款式超过10万了。”20日上午,销售以出口为主的吴川市中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棣带记者参观他的塑料鞋展销馆时,记者眼前一片眼花缭乱,色彩斑斓的各款新颖塑料鞋视觉冲击力特强。“自己研发,生产,出口销售,市场非常稳定,销量稳中有增。不过,必须要坚持创新。以创新的产品引领市场,永远是真理。”欧棣告诉记者,但凡新的款式一出,市场很快就跟风一片,其已经是同行中的一个风向标,站在了前列。每年稳定销量达2000万双,对于欧棣来说,几乎已经轻车熟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欧棣的父亲,其实就是当年博铺鞋业的“鼻祖”欧衍琪,是他生产出吴川第一双塑料鞋,成为创造 “吴川模式”的引路人。 

“发展至今已历经四次革命,才成就今天博铺的鞋业产业。”博铺街道分管工业的领导说。第一次鞋业革命从1969年开始,欧棣的父亲欧衍琪和几位后生仔偷师凿刻鞋模,历经3个多月,凿出了第一对鞋模,卖给了当时广西南宁国营塑料厂,获得了4500元。尝到甜头后,他们先后为广西柳州、北海,以及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的厂家做鞋模。当时,做出来的鞋模要拿到对方厂家去调试,一来花时间,二来花人力和差旅费,成本高。为了更省钱省力,欧衍琪在柳州塑料厂以500元的价钱买回了一台当时被当作废铁的鞋机,然后经过多次的修理、改进终于修复了这台鞋机,从而生产出了吴川第一双塑料鞋。那时侯是1976年年末。 

随后,博铺家家户户办鞋厂,有的三五户或十几二十户合买一台鞋机,有的单家独户办厂,很快就形成了“十里鞋街”。以镇办、村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四个轮子”一齐转,促进了博铺的经济发展。从而创造出了乡镇企业的“吴川模式”。接下来经历了现代企业取代家庭作坊的第二次革命、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也被称为聚乙烯)带出新辉煌的第三次革命以及目前的PVC(聚氯乙烯)的第四次革命。 

分管工业的领导告诉记者,常住人口仅1.6万人的博铺街道,现有制鞋企业186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去年生产总值15.7亿元,税收5704万元,年产塑料鞋12亿双。今年的产值、税收保持稳步发展,出口创汇翻倍增长。 

中国三大塑料鞋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占全国近四成  

“博铺是中国三大塑料鞋生产基地(福建晋江、广东揭阳、吴川博铺)之一,虽然博铺的产量占了全国的近四成,利润所占的比重却不大。”博铺街道分管工业的领导告诉记者,去年他到了福建晋江、广东揭阳两个地方考察,“没想到他们更佩服的是咱们,尤其是我们勇拓国外市场的信心与闯劲。”兴泉塑料鞋业老板龚世贤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家族就开始从事制鞋产业,从最初的一台鞋机到目前的30多台机器,自身的发展也是见证了博铺鞋业的发展之路。龚世贤告诉记者,他的厂房,年产塑料鞋800万双,2015年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销量方面,出口、内销各占一半,不管是东南亚和非洲等的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订单从来都是稳步上升的,目前该厂的品牌“吉兴肯”正在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 

据记者走访了解,塑料鞋行业是博铺街道乃至吴川市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制鞋业的带动下,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销售、后勤服务等配套齐全,机械制造和维护、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等已形成规模,物流业十分发达,已形成大型的塑料鞋销售市场,网上推介、直销兴起,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围绕塑料鞋这一产业而发展的配套产业如塑料鞋配件、模具制造、五金、化工、包装、印刷等相关配套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同时带动了运输、物流,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形成完整的鞋业产业链,不仅能降低鞋企的生产成本,扩大鞋业产量,扩大博铺鞋企的影响,而且让博铺鞋业始终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产业链越长,鞋业规模越大,鞋企的竞争优势便越加明显。这应该成为博铺街道塑料鞋行业上至政府部门,下至鞋企老板的共识。”分管工业的领导说。 

建立鞋业产业基地(园),助推拓宽商品市场  

为了更好推动博铺鞋业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吴川市委市政府已在当地规划建设鞋业产业基地,总规模面积2000亩。首期312亩基础设施工程于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有多家鞋企入园动工建设;二期的1688亩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分管工业的领导告诉记者,鞋业产业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集鞋业生产、研发、物流于一体,是一个绿色、环保、循环的发展平台,是一个推动鞋业集聚、升级的重要基地。基地建成后,预计产值35亿元,税收1亿元,解决就业5500多人。为了更好拓宽商品市场,分管工业的领导向记者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比如,依托鞋业产业基地,建设一个大型的吴川鞋业国际商城,服务鞋企,每年政府部门可以牵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广州)国际鞋业发展展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展销展览会,同时鼓励鞋企大力开展网上招商、网格开店销售,用电子商务的新方式,拓展塑料产品国内外市场。加强与海关、检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营造方便快捷的通关环境。此外,还通过建造鞋业文化博物馆,创办鞋业文化论坛,召开鞋业文化研讨会等方式,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建设诚信文化,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内涵,让博铺的鞋业走得更远、更稳。 

为加快博铺街道塑料鞋业的发展,做大做好吴川市塑料鞋业这块“蛋糕”,必须做好鞋集聚、鞋升级、鞋链条、鞋市场、鞋文化五篇文章。 

一、坚持集聚发展。首先,想方设法解决工业用地紧张的难题,在吴川市鞋业产业园第一期工程竣工后,已有六家企业正在入园筹建,建成投产后,可增加5000个就业岗位,税收增加5千万元,产值翻一番。紧接着市委市政府正在抓紧开发面积达1040亩的第二期工程,为博铺街道塑料鞋行业集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用地问题解决后,市政府和相关街道办积极引导辖区及周边地区制鞋及相关企业向吴川市鞋业产业园聚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集中管理,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 

二、加快转型升级。制鞋企业要按照“做强、做大、做优”的总体目标,建立规范化的现代公司运作机制,提升企业和产品档次。一要完善管理结构,增强管理意识,建立现代运作制度•搭理科学的管理平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建立规范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摒弃家族化管理存在的缺陷,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二是坚持生产化集群化的道路,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提高鞋类产品的质量、档次。要加大对设计开发的投入,提高设计水平,通过引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开发、推广自幼品牌,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品牌,摆脱依靠低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三要建立一个引进和培育人才的良好机制,依靠人才支持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形成产业链条。从现实来看,产业链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与之配套的相关工业发展,目前博铺以鞋的配件、原料、模具、五金、化工、包装、印发等均由专业厂商生产,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但与塑料鞋业行业相配套的资讯、研发、贸易、物流、人才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形成完整的鞋业产业链,不仅能降低鞋企的生产成本,扩大鞋业产量,扩大博铺鞋企的影响,而且让博铺鞋业始终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产业链越长,鞋业规模越大,鞋企的竞争优势便越加明显。”——这应该成为博铺街道塑料鞋行业上至政府部门的,下至鞋企老板的共识。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应该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致力于服务制鞋企业以及鞋业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使之成为助推博铺鞋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四、拓宽商品市场。市政府应该依托鞋业产业国,建设一个大型的吴川鞋业国际商城,服务鞋企。市政府采取由政府补贴展位费的方式,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广州)国际鞋业展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展销展示会,今年11月5日至9日,博铺组团参加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主办的20116中国塑料展。同时,鼓励鞋企大力开展网上招商、网格开店销售,用电子商务的新方式,拓展塑料产品国内外市场。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加强与海关、检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营造方便快捷的通关环境。市外经贸部门要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帮助企业中办建出口经营权,积极扩大鞋产品出口。上下一心,通办协作,使吴川市塑料鞋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份额逐年增大。 

五、强化文化宣传。通过建造鞋业文化博物馆,创办鞋业文化论坛,召开鞋业文化研讨会等方式,做大做强吴川市鞋文化,建设充满个性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外,还要注重企业自身的信誉塑造,建设诚信文化,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入手,确保取信于广大消费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竞争合作伙伴,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内涵。